2019食品安全热点二:食品如何减盐减油减糖 专家解读:更需强化消费者教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日讯(记者 韩肖 王城)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针对食品如何减盐减油减糖的热点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研究员表示,消费者、食品企业、媒体、政府应树立“合理膳食”理念,把“三减”作为平衡膳食的一部分。
陈君石表示,消费者要科学认识盐、油、糖,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适量摄入利于健康,但过量摄入可增加慢性病发病风险。餐饮、食品加工企业也应统筹考虑盐、油、糖减量。媒体在宣传中要强调科学性,客观传递营养健康知识。此外,落实“三减”需要一个过程,食品企业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消费者健康理念转换需要长期正向引导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因此,行动的落实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解决各类问题。
明确“三减”目标 鼓励全社会参与
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出台。其中的实施合理膳食行动任务中,明确了减盐、减油、减糖的实施措施及目标,重点鼓励包括食品产业、企事业集体食堂、家庭在内的全社会参与。
中国经济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共监测到相关纸媒报道2710条,新闻网站文章8757篇,移动端文章5022篇,微信公众号文章1.7万余篇,微博原发、转发6921条,博客52篇,论坛发帖705条。2019年9月1日是第13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9月份“三减”的讨论热度相对较高。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湖北等地区相关舆情热度较高。
“三减”行动需要在符合中国国情的现状下循序渐进
陈君石指出,“三减”行动的目的是减少膳食中盐、油、糖的摄入量。“三减”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合理膳食的一部分。“三减”涉及家庭烹调、食品加工和餐饮,必须是政府、食品工业、餐饮业和个人/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
他认为,“三减” 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改变民众的口味,以及烹调方法和食品加工工艺,才能使民众接受。因此,不能操之过急,而要按照科学规律循序渐进。目标是要达到的,但是要小步持续前进。口味的适应需要时间,烹调技术和食品加工需要研究、摸索和总结经验,都需要时间。只有稳步前进才能可持续,达到最终目标。
“三减”行动需要科技引领各方联动
陈君石指出,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应根据消费者健康需求,加快营养转型升级,主动采取措施控制食品中盐、油、糖。这需要增加科技投入,夯实科学基础,解决“三减”可能带来的产品风味变化、保质期缩短等问题,创新研发新食品,以科技来引领健康转型。此外,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存在的膳食营养问题不尽相同,营养科普教育要有针对性,体现差异化,营养干预精准化。
陈君石指出,政策的推行也要基于科学,实际可行,重在引导企业提供更多差异化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策略、法规,主导“三减”行动。
陈君石建议,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通过主动减少盐、油、糖使用,在标签或服务过程中宣传引导以及提供不同水平盐、油、糖含量的多样化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居民在日常烹饪过程中,逐步减少盐、油、糖使用。媒体通过合理膳食、 “三减”行动等的宣传,正向引导“三减”作为一种新“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