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全面融入长三角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阜阳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区域重点城市。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阜阳被赋予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新使命。阜阳正处于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2019年12月1日,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开通运营,在阜阳境内的阜阳西、太和东、颍上北、界首南、临泉5个高铁站同时开通,基本覆盖境内8个县市区,成为长三角地区连接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高铁开通为阜阳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带来重大利好,随着高铁时代到来,阜阳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阜阳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阜阳是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目前有6个方向的普铁汇集,随着商合杭、郑阜高铁的开通,以及规划建设的皖北城际、京九、阜—淮—徐、驻—阜等高铁项目,阜阳交通呈双“米”字形贯穿全境,已经建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网,交通基础条件优越便捷。高铁不仅大大缩短了阜阳与长三角等地的时空距离,阜阳也将成为安徽省内仅次于省会合肥的第二大高铁枢纽,成为贯通皖北、连接中原、对接沪苏浙的长三角区域性交通中心,为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保障。
交通便捷让阜阳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得以显现,有利于密切阜阳与长三角的联系交流和商贸往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阜阳集聚、产业向阜阳转移。
顺应高铁枢纽建设带来的改变,立足“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的新定位,阜阳将打造成拉近长三角与中原城市群时空距离的节点型城市,更加彰显阜阳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区位价值。
“目前,市民从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乘坐高铁列车前往上海、郑州、南阳、温州、合肥和亳州等地,大大缩短了市民到这些城市的出行时间,形成亳州、淮南半小时交通圈,合肥、商丘1小时交通圈,南京、武汉、郑州2小时交通圈,杭州、苏州、上海3小时交通圈,北京4小时交通圈。”阜阳西站副站长张玉良介绍。
高铁开通也为阜阳人力资源供给带来了便利,各区县之间人口流动更加便捷。阜阳现有人口1070万人,是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和全国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阜阳拥有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从专业技能人才到高技能人才再到科技蓝领,可满足企业多层次用工需求。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沪苏浙“腾笼换鸟”加速推进,阜阳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用好“洼地效应”,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加速集聚,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更快融入、更大范围参与和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铁效应也将为阜阳带来产业格局变化。高铁的全覆盖将加快沿线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为阜阳更好地承接东部地区和高铁沿线产业转移、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供便利。阜阳将充分利用高速铁路的资源要素快速流动战略通道作用,形成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格局。
在优化产业布局上,阜阳市将充分利用长三角人才、科技和资金等综合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构建“554”产业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五大产业集群。重点聚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建材、能源化工、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打造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二是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立足产业比较优势,借助人口、交通等有利条件,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医药与纺织服装产业。三是培育四大高成长性产业。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方向,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楼宇经济、生命健康和前沿新材料四大高成长性产业。
抓住机遇,阜阳进一步拓展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并通过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不断增强城市能级。
春节前,临泉县以“融入长三角、迈入高铁时代”为契机,在坚持历年“接您回家”活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启动2020年“接您回家”活动,旨在进一步畅通阜阳籍在外人员“回家”创业通道,积极引导农民工回乡务工、技术人员回乡就业、投资者返乡创业,把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赋予阜阳发展新使命。阜阳市正抓住机遇,加大高铁建设投资,搭上高铁经济列车,打造优质全域旅游,推动经济全方位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