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一线见闻之天使在战斗④ 金建敏:为英雄城市培育永久的力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12日讯(记者 朱国旺)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全国医疗队紧急支援。大年初三(1月27日),北京同仁医院12名医护人员组成以呼吸科主任医师金建敏为队长的医疗队,与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一道,奔赴武汉抗击肺炎疫情第一线。作为队长,金建敏冲锋在前,连续奋战,带领团队在荆楚大地书写了动人的抗疫故事。

专业能力赢得患者信任

在武汉,北京同仁医院医疗队与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共同承担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目前他们总共管理了300余例患者。这些患者没有家人照料,除了承受身体的痛苦之外,还会有更多的焦虑、无助、恐惧和孤独感,惟一能见到的就是医护人员,这是他们最愿意依赖和相信的对象。

但有些患者,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相信医生。在已经出院的数十名患者中,最让金建敏难忘的是一位可以出院却拒绝出院的朱先生,因为这位患者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治疗,而是与金建敏等医护人员“斗智斗勇”。

朱先生敏而好学,每天通过手机上网搜集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新的信息。刚刚发布的疫情信息、诊疗方案,他都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医生查房时,就会提出各种专业问题。因为与金建敏主任有共同的德国留学背景,朱先生和金建敏交流相对其他医生更多一些。

“有时还真有被他问到手里出汗的那种感觉。”即使已经从事呼吸病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但面对新的疾病,在患者穷根究底的问题面前,金建敏也感觉到挑战。她说,不要指望随便说一句就能把他“应付”过去,这样他能从你的回答中再找出新的问题。这种挑战促使金建敏每天都把功课做足,认真地跟患者交流,给他更明确的解答。虽然这样会导致查房时间延长,金建敏为此需要忍受更长时间穿着隔离服难受的感觉,并承受体力透支的艰辛,但她觉得这是值得的。“这种高智商的患者是不容易轻信别人的,但如果他信任了你,就能够帮助他从根本上消除顾虑,你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经过治疗,几天后朱先生达到出院标准,血氧饱和度、炎症指标等都恢复正常,但他还有一些胸闷、憋气的感觉,担心病情出现反复,因此不想出院。其他医生劝说也没用,金建敏值班时,把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与出院标准一一对照,与他详细分析。为了消除患者顾虑,还把自己的微信号告诉他,并对他说:“有任何疑问或者不舒服随时可以微信联系,我会及时给予认真解答。”经过耐心解释,朱先生最后想通了,同意出院。出院后第二天晚上,朱先生就给金建敏发来微信,说感觉特别好,不需要吃安眠药就能入睡了,由衷感谢金建敏给他的信心和鼓励。

团队温情给患者信心

在抗疫一线,金建敏处处用专业的力量给患者信心。同时,作为队长,她还带领团队,用医护人员的温情化解患者的忧虑,在充满压抑气氛的病房中,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力量。

金建敏告诉记者,新冠肺炎患者普遍焦虑、恐惧、无助,甚至绝望,所以除了治疗他们的身体疾病外,还要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给予鼓励和帮助,病友之间的互相“打气”,共同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同仁医院医生工作10楼病区,流传着一个苹果的故事。

从第一批患者出院开始,10楼病区就有一个特殊的仪式:每位出院患者都会得到医疗队送来的一个苹果。

给出院患者送个苹果刚开始是因为物资供应不太充足,同时家属由于隔离观察或治疗也不便探望,水果并不容易得到。医护人员把自己的苹果、桔子等水果,作为小礼物,拿出来送给出院患者。后来慢慢就成了一种仪式,水果也固定为苹果,代表了平安的含义,是对患者的美好祝福。

不久前一位黄女士在出院的时候,护士照样送给她一个苹果,并且向她说明其中的特别意义。黄女士听后很感动,却没有把苹果带走,她把这个苹果送给同一病房的邻床姐妹。她说这个苹果所包含的意义让她有更深的想法,希望能借这个苹果把美好的祝福传递下去,让邻床姐妹也能够早日出院。邻床姐妹郑重地接过那个苹果,含泪表示这份美好的祝福和治愈的信心一定会留下,等到她出院的时候,会把这个苹果传给下一个姐妹……

从头开始培养持久力量

金建敏刚来武汉时,就体会到武汉人民抗疫的积极心态,以及对支援力量的感激之情。据了解,医院周边每天都有志愿者自发组织的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饮食有专门厨师为他们做饭,还会有志愿者组成的送餐人员,尽力变换餐食花样,满足队员的不同口味……

同仁医疗队到达武汉两天后,去超市采购生活物资,当地百姓发现是来援助的医疗队时,纷纷买来物资免费塞给队员。“感觉像是曾经红军受到老百姓欢迎的场景,我心里特别激动。”金建敏很是感慨。

来武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金建敏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的疾病,如何治疗没有太多经验可鉴,目前尚缺乏特效药,患者的具体治疗需要不断摸索和思考。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抗病毒药物哪一种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最佳适应症或时机是什么?具体剂量和疗程在不同患者如何界定?什么指标有助于发现患者可能从轻症转为重症?患者的死因究竟是新冠肺炎还是其它合并疾病(例如肺栓塞)?患者究竟是死于新冠病毒所致的严重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所诱发的“炎症风暴”?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如何随访和用药?如何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某些内在规律?……”

除了思考如何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金建敏还想着如何为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留下持久的抗疫力量。

武汉协和医院是一所综合实力很强的医院,但在重症/危重症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救治方面,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与北京医疗队一起奋战的当地医生并非来自呼吸专科或者重症医学科。面对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工作的实施包括患者收治、病历书写、查房流程、病例讨论等都需要重新培训。

“我们医疗队队员不仅是医生,也是老师,跟我们配合的当地的一线医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在一线战斗,这就需要我们把他们带教出来。”金建敏从每个细节入手,教会当地医生如何从症状表现识别病情,如何阅读胸片和胸部CT,如何分析异常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何注意并筛查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合并疾病;如何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等等。

关于新冠肺炎的诊断与治疗,目前有不断出台和更新的诊疗方案作为参考,但金建敏发现住院医生很难记住,有的内容背了好几遍都背不下来。“记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枯燥”的知识与“生动”的临床实践反复印证才能加深记忆。金建敏带着这些医生去接触更多的患者,从病史询问到体格检查、从辅助检查的选择、到治疗方案的制订依据。通过这样的实践讲解,住院医生们很快就把重要的知识点记住了。金建敏说,他们只要细心按照流程处理两个这样的患者,对知识的记忆比念十遍书都管用。

这样的努力也带来了很好的回报。金建敏说:“虽然本地的医生在呼吸系统传染病救治中缺乏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基础,但他们非常勤奋,尤其是年轻医生,手勤、腿勤、眼勤,不怕辛苦,又很聪明,因此刚开始遇到的不适应和困难很快就解决了,现在我们之间的沟通已经非常顺畅。”

“我们医疗队的任务是支援本地医护人员工作,终究有一天会离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当地医护人员能够单独处理患者,学会更多的本领,才算是真正地帮助到他们,才达到了我们来支援的目的。”金建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