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8日讯 疫情汹涌来袭,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能否扶稳,不仅关系民生,更连着民心。还记得曾几何时刷爆朋友圈的“高价”白菜和空空如也的超市柜台吗?在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的众志成城之下,这些早已成为了历史。

记者了解到,虽然在疫情期间各行业供应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多数企业都面临成本增加、经营下降等困境,然而,为了保障社会稳定,保护广大群众利益,自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三保”行动以来,超过1.5万家企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践行承诺,通过平抑价格、开设基金等多措并举,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保供应、稳价格。

成本上涨 开设基金填补差价

“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面对生命,唯有良心。”1月29日,在“三保”行动启动仪式上,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在视频连线的发言中恳切地强调。他随后宣布,物美集团设立三亿元“平物价 保供应”专项基金,用于额外加大投入,平抑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上涨,同时确保质量安全。

据介绍,该基金是物美集团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设立的市场应急保障基金,除了专项用于额外加大投入、平抑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上涨之外,还用于在国内外全力采购防护、消杀类紧缺物资,开拓渠道,提前锁定货源,确保优先供给。

“物美不会因为进价、运费、人工成本等费用的上涨而上调售货价格。”张文中对公众做出了如上承诺。坚守诚信,一诺千金。正如张文中所承诺的一样,在疫情期间,虽然蔬菜等民生商品需求高大幅增加,但物美的商品均未出现涨价现象,甚至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

流通受阻 “自制周转箱”来帮忙

春节前后,原本是乳制品销售的旺季,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乳制品产业链的正常秩序。供应链不畅、物流成本上升,让产品的成本节节攀升。为了平抑价格,控制乳品价格增涨,不少乳品企业想方设法,通过“自制周转箱”等途径灵活应对难题。

坐落在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的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单体乳制品加工工厂,平日的鲜奶产量在400吨左右,疫情期间一度猛增至700吨。为了克服供应困难,工厂从环保角度考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周转箱体,避免使用纸箱造成浪费。然而,出于安全卫生的考虑,周转箱需要经过更加严格的清洁消毒,周转流程变慢,无法及时回收。

产能倍增,周转箱流通却频频受阻,该如何保障乳制品的及时供应?工厂负责人开动脑筋,采用自制周转箱的办法,紧急制作了一批符合防疫标准和运输标准的周转箱,以应对周转箱流通不足的难题。同时,光明乳业增加人员调配,提高原有周转箱的回收清洁及消毒工作效率。如此一来,既有效解决了周转箱流通不足的问题,又控制了成本,一举两得。

平抑物价 电商平台主动出击

疫情期间,部分防护用品、民生商品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价格波动,其中不乏不法商家趁机哄抬物价。对此,市场监管部门雷霆出击、从严治理,震慑作用显著。与此同时,积极参与“三保”行动的各级市场主体也积极响应,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针对部分电商平台上商品涨价的现象,美团、饿了么等多家平台纷纷表示,将暗示找市场知道价格对商户定价进行筛查干预,并呼吁平台所有商家共同承诺“平价销售防护商品”。依托信息整合优势,平台积极实时排查全平台价格违法行为,并自动锁定违法证据,迅速采取罚没、下线等干预措施,及时降低违法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据了解,1月22日至3月3日,美团下线价格明显异常的口罩类商品及粮油、蔬菜等民生商品56万余个,阻止疑似恶意囤货行为5.9万余次,处罚商家2613个,清退101个。同时,饿了么后台自动向平台商户进行价格提醒,并在一个月内排查下架6.5万个涨价销售口罩类商品,有力地维护了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