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对入境人员主张集中隔离观察,不主张、不支持居家隔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国际合作工作情况,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女士、国际司监察专员李明柱先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研究员冯录召先生,请他们就流行病学调查、居家医学观察、医疗国际合作等来回答媒体提问。
积极筹备二十国集团的卫生部长会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国际合作。积极筹备二十国集团的卫生部长会议,深入开展药物、疫苗研发等合作。
二是深化区域疫情应对协调。
三是做好经验交流。我们建立了国际合作专家库,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0多场视频交流,分享我国在新冠肺炎应对方面的经验,现在国外这种请求特别多,我们近期还将安排20多场。
四是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中方近期向世卫组织捐赠了两千万美元,主要是支持世卫组织的全球疫情应对行动,特别是支持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国家提升应对能力。我们还派遣专家参加世卫组织的相关标准制定工作。
对入境人员主张集中隔离观察,不主张、不支持居家隔离
对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我们主张执行的是集中隔离观察,不主张、不支持居家隔离。为什么不主张居家隔离呢?对于入境人员当中,有些人现在没有症状,在观察期间可能会出现症状、发病。如果等他出现症状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造成传播。我们知道,潜伏后期已经有传染性,如果入境人员在家庭中进行隔离,他和家庭成员都有生活接触,当他出现症状的时候,这种传播已经发生了。即使你很快采取措施,出现症状以后马上送医院诊断治疗,传播已经发生了,来不及了。如果放在集中隔离点,就可以规避这种现象。在早期,国内有些地方采取居家隔离,后来发现这种措施不好,所以就规定对密切接触者或者入境人员实行集中隔离。
对于集中隔离来说,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总结了一整套的措施和管理办法,有能力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隔离观察,也有能力及时发现隔离人员中的患者,应该说集中隔离能够防止输入病例造成的社会扩散,不会引起我国社会层面的再次流行。
无症状感染者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才可以解除隔离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一旦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要求在两个小时之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在24小时之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采取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才可以解除隔离,这是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筛查力度,将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已经发现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聚集性疫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
同时,我们还将发挥社区、发热门诊的监测作用,根据病例线索,做好传染源追踪管理,通过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并及时采取集中隔离措施。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他们的来源,并公开透明地发布相关信息。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效率约相当于确诊病例的1/3
无症状感染者,是通过核酸检测阳性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感染者。那么他有没有传染性?传染性有多大?对疫情扩散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前两天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预印版有一篇文章,这个研究是宁波疾控中心开展的,他们对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看看这两组人当中的发病情况。这个研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的提示。
第一,他们发现,平均每个确诊病人能够传播将近3个病人,平均每个无症状感染者能够传播不到1个病人。也就是说,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效率约相当于确诊病例的1/3,这是从个体水平来看。
第二,从群体水平来看,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病例占总发病人数的构成比只有4.4%,不到5%,也就是说,从群体水平来看,无症状感染者对疫情的扩散贡献是比较小的,这是宁波的一个局部研究。
还有其他省也做了一些调查,在南方某省开展的一个规模更大的研究显示,1500多名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有7人发病,但是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这7个人不仅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了,同时还和确诊病人接触了。也就是说,不能认定它是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这种共同暴露的情况,如果调查不仔细,有可能扩大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播能力的判断。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传播能力、传播贡献,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还非常有限,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观察,以便对这样的现象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产生的?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病人有过接触史的,或者他去过正在发生疫情的流行区,对于已经发生过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两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我们现在的措施,应该说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会造成社会层面的扩散。
(编辑:谢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