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深圳、郑州等多地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为评估消费券对拉动消费的实际效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俏、沈俏蔚教授研究团队联合蚂蚁金服研究院以杭州为样本开展了研究。

该研究利用定量模型,对比了领券人群与未领券人群的消费行为,剔除了年龄、性别与消费习惯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充分评估了各界所担心的“消费提前”情况。结果显示:消费券刺激消费效果明显,1元钱的消费补贴,能带来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且并不是“消费提前”所致,消费券过后消费恢复常态无明显下滑。其中,新增消费主要流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服务等小微商户,拉动效应最大的是消费水平较低群体。

消费券在杭州产生积极作用,这也许与杭州的经济基础与消费环境有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杭州消费券模式的机制值得推广——数字消费券避免了现金发放转化为储蓄的可能,并且可以充分根据当地产业情况与民众消费习惯做针对性设计。

如果希望消费券能在全国范围产生良好效果,各地政府应该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在消费券设计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做到“一城一策”。

基于杭州数字消费券的实证研究,研究团队建议,采取“双层”消费券实施方案,保障民生与刺激消费并行——对低收入群体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民众发放现金券,以纾困与保障民生;同时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消费券发放,以快速、显著、稳健拉动消费。

对于消费券具体设置,研究团队建议,面额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多元化需求,既满足用户“必需型”消费场景,也能满足用户“享受型”消费场景;通过数字化发放流程与风控机制,确保消费券不被“套现”,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行业;数字消费券的发放与消费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触达能力,尤其要注重对低消费人群的“精准滴灌”;此外,建立“经济复苏重建”特别预算制度和专门账户,加强事前监督和事后审计。

发放消费券,这次有什么不一样?当前,为何要支持把大规模消费券发放作为政策工具?对此,研究团队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基于稳就业与保民生的需要。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压力下,夯实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是统筹推进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国外发放消费券消费刺激效果不明显,并不意味着在中国不可行。杭州消费券发放的实践显示,政府1元钱的消费补贴能够带来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如此之大的实施效果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消费券的采纳以及消费券发放方式等有关。

第三,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发放消费券、提升消费券使用效果提供了便利条件。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第四季度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前三名依次为支付宝、财付通、壹钱包。国内移动支付用户已超过10亿,政府平台的消费补贴措施可以精确到个人以及行业,并瞬时完成,操作成本低,也解决了传统消费券发放渠道的资金、人力成本高或不透明等问题。

第四,发行数字消费券能更好实现刺激消费的作用。通过数字化消费券的发放,避免了现金发放转化为储蓄的可能;通过灵活设计支持的具体行业与周期,消费券可以定向、多周期地发挥更大作用,并可间接起到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税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