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越来越厚,眼皮越来越沉。在看到近视防控需求明确且庞大、政策利好清晰的背景下,这一赛道的相关创新创业也活跃了起来。

每经记者 姚亚楠每经编辑 肖芮冬

“上了几个月网课,学习效果不知道如何,但眼镜是戴上了。”上海的李女士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刚10岁,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玩游戏,对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加剧了视力的下滑,近日不得不佩戴起眼镜。而由于青少年尚处于成长发育期,近视度数将随着未来学业增加、疲劳用眼等因素持续增长,这让她尤为焦虑。

镜片越来越厚,眼皮越来越沉,李女士的担忧并非个例。来自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首位,近视防控也随之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没有近视要预防,有了近视要防御”观念的普及,记者发现,创投市场上相关的创业、投资也活跃起来,近视防控这一细分赛道正蔚然成形。

6亿人近视,防控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近视?来自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据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

其中,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居世界第一位。来自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3.6%,小学生近视率36.0%、初中生71.6%、高中生近视率则高达81.0%。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群体的近视人数仍在增长,近视程度也将加重。

“我们那个时候小孩是不着家,现在的小孩是不出门;我们小时候玩的是单双杠、沙包、乒乓球,现在小孩玩的都是手机、平板、电脑。”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在谈及青少年近视问题时指出,导致近视的原因非常复杂,遗传、双眼视功能异常、用眼负荷过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青少年近视。“现在孩子的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近视的诱因成倍增加,而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视力关注度却不够。”

为了防控近视,2018年,教育部、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的阶段性目标;上海、湖北等地还将近视防控、总体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防控需求明确且庞大、政策利好清晰,相关创新创业也活跃了起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这一细分赛道的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主要有护眼智能硬件,如眼保仪、按摩仪;特殊镜片,如角膜塑形镜、多焦点眼镜;线下康复训练门店、以及护理液、护眼贴等普通防护产品。

“过去近视防控市场规模并不大,在一二十亿左右。这两年随着政府、学校等各界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未来这一细分赛道的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元,且会以每年100%的速度持续增长。”北京星辰万有科技有限公司CEO苏振宇表示。

AI助力,智能防控端口前移

苏振宇从事近视防控行业已经超20年,多年的经验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近视防控,防重于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很多家长是在孩子视力出现严重下降之后才被动应对,而非在刚开始下降时就发觉并积极干预。传统的治疗手段,如配镜、手术等也都是治已病而非治未病。”他告诉记者,“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会先形成调节性近视,由于他们的眼球尚在发育,可塑性很强,这个阶段如果能及早发现,并通过科学系统的调节功能训练恢复方法,大部分视力是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而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发展成真性近视就不可治愈了。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国内在校生中有30%左右是单纯的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50%以上青少年是混合型近视。”

苏振宇认为,假性近视阶段是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最佳时期,但这个阶段演化速度较快,且个体体质、遗传因素等不尽相同,要实现精准的判断不仅需要家长对孩子视力情况极为细致的观察,后期的就医治疗也非常依赖眼科医生的个人经验、专业判断等,因此容易出现较大差异。

近年来,AI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落地应用,使得人们只能被动迎战疾病的境况有所改观。在疾病预测、临床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等多个方面,AI发挥的主动作用巨大。苏振宇向记者介绍称,目前在近视防控领域,AI可实现自动视力筛查、分析诊断、干预治疗、数据追踪等全流程的智能防控,帮助政府管理、学校和家长们能及时预判个体的视力发展趋势,识别近视高危群体,以便提前介入,个性化地进行预防与矫正。“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已经积累了极大的数据量,目前对近视的预判、分析诊断可以达到资深医生的水平。”

在后端的干预治疗方面,假性近视是睫状肌长时间收缩、痉挛,一时不能放松导致的视力模糊。苏振宇告诉记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睫状肌的调节能力,“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产品模拟无限远到无限近,以一定的周期训练睫状肌收缩和放松,从而达到缓解睫状肌疲劳和痉挛的效果。此前在7所小学为期两个月的测试中,视力不良率的降幅可以达到20%”。而对于真性近视的科学矫正,除了要及时正确佩戴眼镜外,也有佩戴角膜塑形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等控制方式。

AI技术的引入将近视诊疗环节前置,实现了患病前的预测与诊断、干预治疗。据苏振宇透露,对于这一智能防控解决方案,从销售数据来看,无论是政府、学校等B端机构,还是C端用户都有比较强的付费意愿,目前已经在200多所学校合作部署。

市场分散,行业发展尚处早期

随着创业的活跃,不少投资机构也出手加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10家企业先后获得投资,不过目前融资轮次多处于早期。

“从投资的角度看,对近视防控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高特佳投资集团VC主管合伙人王海蛟告诉记者,现在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导致近视的诱因增多,青少年的近视人数也不断增加,未来这一市场潜力和规模都会比较大,但目前市场比较分散。

“从我们的接触项目和观察来看,目前有技术门槛的不多,更多的项目是偏服务模式,竞争壁垒不高。”王海蛟向记者表示,“相比于评估、筛查,我认为干预治疗是重点,也更刚需。现在缺的就是干预型的好产品,让人能够产生依从性,起到视力矫正作用,这是比较难的。在这个领域,真正有技术、能够开发出经得起市场验证产品的公司,未来是大有可为的。”

苏振宇同样向每经记者表示,目前近视防控市场尚处于比较早期的发展阶段,“现在有点像八九十年代的保健品行业,针灸按摩、特效眼镜、中药药敷等各种各样的治疗仪、矫正器鱼龙混杂,都说自己管用,用户还是要理性甄别”。

对于未来行业竞争的重点,苏振宇认为首先是技术门槛,其次是海量且高精准度实验数据集,此外,先进的干预和治疗手段、充足的资金支持等因素也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