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商进入“复工时间”
近日,澳大利亚澳佳集团员工及客户代表讨论业务。(受访企业供图)
6月3日,意大利解除民众跨大区流动禁令,意大利金砖投资集团董事长孙运之迎来了公司正式复工首日。当天,公司50%的员工返岗。“一周多前,我们已经开始为复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如在办公室设置工位间隔板,准备额温枪、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安排专人负责打扫卫生、测量体温、登记访客等。”
近期,随着多国尝试“解封”,一些海外华商谨慎开启了复工复产时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他们积极拓展经营销售新思路,寻找新商机。
严格落实防疫举措
在停工两个多月后,西班牙华侨陈建新的服装贸易公司于5月24日复工。“我们严格执行西班牙政府发布的防疫指导规范,限制复工人数,并为员工提供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陈建新说。
作为一家从事葡萄酒及健康食品生产的企业,澳大利亚澳佳集团高度重视复工后的防疫工作。董事长俞维佳向本报记者介绍,“我们要求员工佩戴口罩、手套,身着防护服上岗,呼吁所有员工遵守联邦政府及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颁布的临时社交限制令。生产及办公场所配置了空气净化器,并定点多次消毒。”
“截至目前,公司员工保持零感染纪录。”俞维佳很欣慰,“现在,澳大利亚总部已完全复工复产,我们会继续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保障每一位同事的健康。”
最近,美国华商蒋勇旗下的农业设备制造公司开始忙碌起来。尽管生产车间设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农村及城市郊区,但他仍紧绷疫情防控安全弦。“工人保持2米的工作距离,办公场所配备消毒水、消毒纸巾,多处张贴告示提醒员工注意个人防护等。”蒋勇说,“生产线未全部启动,工人轮班错峰上岗,尽可能减少车间人流量,保障安全。”
当前,一些华商企业已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但远程办公仍是不少企业的优先选择。疫情期间,孙运之旗下的电台主播们通过家中安装的直播设备,远程连线做节目。如今,这种居家办公模式仍在延续。“最大程度减少非必须人员返岗。”孙运之说。蒋勇也有类似的考虑,“财务及文秘人员隔天上班,处理必要的文件。除一线生产工人外,其他员工尽量通过网络远程办公。”
互联网成强大助力
孙运之对集团房地产公司刚刚完成的一笔交易津津乐道。“客户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远程看房,最终确定了购房意愿。‘云看房’方式在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比较常见,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孙运之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不少华商正借助互联网技术探索创新、开展自救,成为海外复工复产潮中的别样风景。
近日,蒋勇与中国一家农场签下了价值40万美元的农业机械设备订单,这让他对企业复工复产前景充满信心。在蒋勇看来,这归功于网络技术培训的有效开展。“我们通过远程线上培训,为国内农场技术人员在设备使用、防治牲畜生病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友好联系,因此在复工初期就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蒋勇说。
在公司化妆品业务板块,蒋勇充分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如今,中国国内流行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销产品,各大平台上美妆博主、网红的带货能力不容小觑。我们不能错过这波流行潮。”蒋勇介绍说,公司正与上海一家企业开展合作,将公司化妆品网络营销业务打包出去,以在国内互联网销售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俞维佳看来,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线上消费、社区团购、“云逛街”等有了更高的需求。“公司抓住机会,在中国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开通了3家线上店铺,并通过直播方式进行产品的宣传销售。公司还与一些社区达成了合作协议,让消费者以‘团购’价格,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我们的产品。”
危机中打开新思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适应新形势、借助新技术,就可能危中见机、化危为机。经此一疫,海外华商对本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中国企业的一些复工复产经验值得海外华商参考借鉴。”陈建新表示,最近,中国驻西班牙使馆曾组织多场“云会议”,邀请国内餐饮业、国际贸易等行业从业者向旅西华商介绍复工经验,受到侨胞们的欢迎。
在奥地利、西班牙辗转打拼多年,陈建新曾涉足餐饮、批发、零售等多个行业。疫情发生以来,作为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陈建新与旅西各行业侨胞朋友广泛沟通,并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对华侨华人集中的几大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撰写《要复工了,你的行业还好吗?》的微信推文,为旅西侨胞复工复产提供针对性建议。
“中国的许多模式可以引入西班牙传统行业中。”陈建新在文章中写道,疫情会改变很多西班牙人的购物习惯,电商、社交平台、外卖系统、第三方支付、物流体系、视频会议等项目在西班牙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既能成为传统行业转型的依托,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创业行业。
“中国国内企业有先进的经营理念。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公司员工参与135节线上课程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了解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等一些前沿商业模式,提高了自身素质。”孙运之说。
“危险和机遇总是并存的。”俞维佳深有感触,“作为一家长期深耕中澳双边贸易的企业,随着中国消费市场活力恢复,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十足。接下来,我们要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多元化需求;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强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要继续将大健康方向作为企业主线业务之一,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