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控股走出区域化加速布局全国 上半年逆势拿地新增货值超330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从福州发家的三盛集团,以设立上海总部为锚点,发力长三角乃至全国、志在三年千亿目标。
2019年初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提出,三盛集团地产板块三年实现资产千亿与销售千亿的“双千亿”目标。
在此目标下,三盛集团地产板块上市平台三盛控股(2183.HK)去年业绩大增,实现毛利7.5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307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三盛控股加速拿地进程并布局全国化。其中,长三角区域是三盛控股的重仓区域,去年新增8宗土地中长三角区域占得“两席”。今年前六月,三盛集团在全国共计拿下16宗地块,新增货值超330亿元,其中56%集中在长三角区域。
双千亿目标下业绩稳健增长
三盛控股业绩稳步增长。年报显示,2019年,三盛控股毛利为7.5亿元,同比大增97%;毛利率36.7%,同比提升102.8%;净利润307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19年签约销售金额为113.3亿元,整体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状况保持稳健。
物业投资也带来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22个开发中及持作未来开发的物业发展项目。与此同时,多元化的物业投资组合亦为三盛控股带来可观的回报:2019年,三盛控股的投资物业收入达29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
从销售贡献上来看,三盛控股超八成销售业绩来自福建区域。2019年,三盛控股来自福建区域的销售贡献高达86%,仅福州一市的销售贡献就达66%,而长三角贡献率为12%。克而瑞指出,三盛控股对福建市场依赖较高,容易受到单一市场波动的影响。
为打破区域化的束缚,2019年三盛控股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去年9月,母公司三盛集团在上海虹桥设立总部,正式启动“福州+上海双总部战略”,人才团队和地域双双升级优化;12月,三盛控股举行了股东特别大会,通过了以2.31亿港元收购福建盛创、福州宏盛、福建天壬及漳州德友盛等地产项目,意味着三盛集团对三盛控股的首轮资产注入宣告完成,三盛控股的土地储备和可售项目资源将进一步增加,运营绩效、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亦可随之显著提升。
2020年起,坚持“走得快不如走得远”的三盛集团就已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与应对。据悉,2020年,三盛集团将深化坚持地产为主业,以教育和科技制造为两翼,以地产相关产业链业务为补充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以上市公司为核心企业的“1+N”发展模式,推动集团“双千亿”战略的落地。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三盛集团总资产已达到234.8亿元,现金流稳定,手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共约12.2亿元。除充足的现金流外,集团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约为508360万元以及尚未使用的银行及金融机构授信额度约为58360万元。
半年新增货值超330亿重仓长三角
三盛地产集团总裁冯劲义表示,如果要在整个行业中生存下去,规模还是相对重要的。三盛原来在福州的影响力和规模都名列前茅,但是要扩大规模,就必须跳出福州。
2019年全年,三盛控股通过招拍挂、收并购等方式共计新增8宗土地,新增总建面193.9万平米。其中,长三角区域占得“两席”,建面占比约12%,是三盛控股除福建地区外,唯一外拓的区域。
截至2019年末,三盛控股的总土地储备建面约为432.1万平方米,分布在海峡西岸、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东北的11个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土储建面占比达10%,仅次于福建地区,排在第二。
长三角区域是三盛控股的重仓区域。去年8月,三盛控股斥资4.58亿元拿下江苏省常州武进区一宗商住用地,土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7.96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5753.77元/平方米。财报显示,4.58亿总价居三盛控股2019年新增土地价格榜之首。
进入2020年,公司加速拿地“屯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三盛集团在全国共计拿下16宗地块,新增货值超330亿元,其中56%集中在长三角区域包括杭州、温州、无锡在内的热点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疫情期间,三盛择机“逆势”拿地,共获取6宗地块;一季度后,公司紧抓土地市场窗口期,加速回补土储,拿地节奏明显提升。
对此,三盛集团表示,其所秉承的发展战略是“拓布局、调结构、重深耕、广合作”。公司认为应该“先走再跑、边走边跑”,将资源倾斜聚焦在长三角的同时守牢福建大本营阵地,这样才能打好地产下半场突围之战。
2019年以来,三盛集团投资策略调整为“4-3-3”,一方面持续强化在收并购市场上的优势,从合作模式、交易结构、决策效率等方面持续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招拍挂进一步扩大公司合作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在重点关注的城市寻求勾地机会。目前,三盛已初步布局长三角城市群,并持续在大福州都市圈筑牢根基。
6月40家房企
融资1303亿环比上涨114%
长江商报讯(记者 江楚雅)近日,同策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其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共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1303.56亿元,环比上涨114.62%。受疫情影响,前四月房企融资规模性跳水,但随着疫情的控制与好转,加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平稳,房企融资于6月回暖爆发。
6月40家房企债权融资金额777.78亿元,占房企融资总量的59.67%,环比增加46.63%;股权融资金额为525.78亿元,占总融资金额比重为40.33%,环比大幅增加583.33%。
融资成本方面,在已披露的数据中,融资成本最低为万科成功发行的五年期的2020年第三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8亿元,融资成本3.2%;其次是金地发行的2020年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资金20亿元,融资成本3.3%。融资成本最高的为中梁控股发行的于2021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发行规模2.5亿美元,利率为8.75%。整体来看,在已披露的数据中,各房企融资成本下降。
从具体的融资方式来看,债权融资方面,信贷借款、债券发行依旧是各大房企的主要融资渠道,但在此基础上,其他融资方式融资金额大幅提升,可见房企仍在不断探索多元化债权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方面,虽然股权融资面临着成本高、股权稀释等风险,但可有效降低杠杆率,从而寻求更多的融资来源。
同策研究院陈朦朦认为,受国内政策扶持与海外资本市场复苏双重利好的加持,短期内中国房企融资压力会有所缓解。一方面,在流动性宽松、贷款利率下行等政策下,房企信贷、境内发债成本有所回落,且利率下降的趋势或将延续一段时间,境内融资得到进一步重视。另一方面,随着6月海外疫情的缓解,境外融资窗口再次打开,房企外债发行与海外配股数量明显增加,且融资成本也有所回落,房企将会把握境外渠道拓宽融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