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与现代都市匹配的农贸市场?业内人士建议这样做
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唐俊杰(资料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4日讯 针对近期出现在北京新发地的聚集性疫情,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唐俊杰日前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也使“如何建设与现代都市相匹配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一城市运营课题再次高频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唐俊杰看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在政策上、资金上、规划上给予扶持,建议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范围,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成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唐俊杰表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核心节点,是农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将多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聚集起来又快速匹配供给,将农产品配送至区域批发市场、社区农贸市场、商超、餐饮食堂、社区菜店等各个环节。然而,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我国公共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
在她看来,目前我国农批市场仍以传统的收取摊位、场地租金为主的经营方式,场内交易以现金、现场、现”的“三现交易”方式为主。同时,由于占地面积广、交易规模大、人员流动多,导致农批市场管理难度高,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等问题多年来没有太大改善。
此外,相比较于零售行业现代化管理的日臻完善,农批市场管理水平没有随规模扩张而显著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净菜进城、全程冷链、可追溯等理念的落地仍有大量工作待完善。
唐俊杰表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是随城市发展自然形成,缺乏整体规划布局,影响了农产品配送效率。随着城市圈不断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建成时的“地处郊区”变成了寸土寸金的“中心地段”,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近年来,新一代标准化、绿色化、智慧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除了更加宽敞明亮的交易场地、更加干净整洁的交易摊位、更加运行高效的人流车流动线、更加闭环的全程冷链、与流通规模更加匹配的检验检疫和废弃物处理能力等硬件设备设施,还包括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化软件设施,打通田间与餐桌、产地与销地的供需信息渠道,建立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加强市场的数字化信息体系建设和数字化支付,提高商户对接效率,建设智慧农批、网上农批,利用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唐俊杰认为,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批市场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指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投入高、规划复杂、需求紧迫,亟需在政策上、资金上、规划上给予扶持,她建议,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范围,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成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