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报道|第三批药品集采报量启动 集采层成常态化 头部企业“拉锯战”愈演愈烈
许伟/文
随着各省市陆续开启第三批国采报量,新一轮市场“争夺战”一触即发。财经网产经了解到,日前,包括诺华、默沙东、扬子江、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多家医药企业参与了第三批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座谈会,就集采品种的供应、采购周期与中选数量、差比价、串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内医保支付改革等相应政策不断推进,带量采购实现了进一步延展和落地。基于整体行业大背景的变革,未来药企之间的竞争或将愈发严峻。
第三批药品、高值耗材集采先后启动
据财经网产经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宁夏、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已陆续开始报量。根据北京医药集中采购信息网披露的《关于报送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预采购量的通知》显示,此次报送的机构范围包括全市一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军队医疗机构、非独立社区服务站(含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其他医疗机构。
其中,全市一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军队医疗机构要求必须填报;非独立社区服务站(含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数据并入上级社区服务中心,由上级社区服务中心汇总合并填报;另外,医保定点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单位内设门诊部及村卫生室等其他医疗机构可以自愿填报。
据悉,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共涉及52个品种,86个品规,较第一轮集采的31个品种、第二轮集采的33个品种再次扩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披露的名单中,还出现了第二轮带量集采中未上榜的二甲双胍、卡托普利等大热品种。不过,财经网产经注意到,相较其他药品,二甲双胍、卡托普利的竞争更为激烈。据财经网产经不完全梳理发现,目前国内有资格参与二甲双胍缓释控释剂型及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竞争的企业有包括默克、石药集团、正大天晴、哈药集团、以岭药业、四环制药等40余家,有资格参与卡托普利口服常释剂型的企业有包括BMS、汉森制药、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等10余家。
此外,在药品集采持续推进的同时,高值医用耗材和中药材的集中带量采购也提上了日程。近日,业内流传出一份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签章的函件,首次就《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向行业协会征求意见,拟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另据央视网信息,日前山东、天津、内蒙古、甘肃、青海等12省区市医保局共同发起成立了中药材采购联盟,这将意味着中药材也进入了带量集中采购时代。
市场进一步收紧“降价”、“控费” 常态化
事实上,随着每一轮带量采购的推进,同品种药品参与报量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其中更是不乏原研药和仿制药的竞争。据财经网产经不完全统计,在最新披露的第三批带量采购品种名单中,有资格参与竞争的企业多达上百余家。除了上述提及的二甲双胍和卡托普利外,还有阿那曲唑、阿哌沙班、阿扎胞苷、氨溴索、奥美拉唑等43种不同规格的药品,均涉及原研药和仿制药竞争。
财经网产经进一步梳理发现,目前第三批集采药品名单中涉及的原研药企业多为跨国制药企业。且在诸多原研药中,辉瑞旗下产品最多,包括枸橼酸西地那非、利奈唑胺、塞来昔布、舍曲林、托法替布5种。阿斯利康和诺华紧随其后,各凭借4种药品拥有“参赛资格”。先灵葆雅、默克、礼来等,则也有1种药品入围。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告诉财经网产经,虽然近两年来,国内仿制药市场越来越成熟,但实际上,大部分原研药仍占据着较大优势。“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原研药的专利期回收成本,在专利期内,该药品在全球范围内均可进行高价售卖。而原研药与仿制药进医保则均需要通过一致性评价,因此,相较于仿制药,前期已经打开一定市场的原研药肯定会占据优势。”
不过,财经网产经注意到,在第二批药品国家集中采购中,有不少跨国原研药企在结果公布之前选择主动退出竞选。对此,史立臣指出,医保控费常态化推进的过程中,出于原料、人工费用上涨等原因,也可能会存在药企自主放弃的情况。不过,随着带量采购的落地,市场重新洗牌,医药行业也将进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新阶段。
临床用量大 后续监管落地需重点关注
7月1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解读中明确提出,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要重点建立完善六项制度,除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外,还包括全面建立智能监控制度、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完善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多角度、多层级的监察,推进医保基因监管制度体系改革。
此外,多省市跟进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落地的方案中均指出,要进一步落实用药,确保一年内完成合同用量。严格控制药品价格,公立医疗机构按照中选价格实行零差价销售,不得组织二次议价。省级代理商和医药代表也要做好提前量,确保药品质量和供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史立臣指出,目前国内采取的是分区域的集采方式,供应量是最根本的条件,市场基本是可以满足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家以及各省市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包括促进药品进医院、药品具体供应数量、回款细则等,但在落地后,有些细节问题是否进行跟进,比如医院是否进药、采购与使用的实际数量、是否及时回款等问题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医保局应建立大数据库,要求各医院及时上传、更新医药处方的情况,在定期进行抽查,以保证掌握医保目录内的产品及医生处方的实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