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武成重庆钢铁实控人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速
(原标题:中国宝武成重庆钢铁实控人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再提速)
证券时报记者 孙亚华
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加快。9月16日,重庆钢铁(601005)公告,中国宝武成为公司的实控人。这是中国宝武在把马钢集团、太钢集团等收入麾下之后,又实控的另一家地方钢铁巨头。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粗略统计,加上正在进行、未完成的重组,目前有9家A股上市公司为“宝武系”,分别为宝钢股份、宝钢包装、宝信软件、韶钢松山、八一钢铁、太钢不锈、马钢股份、重庆钢铁和瑞泰科技。
近年来,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都是合并重组的主力军。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我国钢铁行业整体来说比较分散,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仍然存在。行业的集中度水平离国家设定的目标仍较远,行业兼并重组步伐预计加快。此外,目前全国钢材产量、库存仍处于高位,急需旺季需求消化。
中国宝武成重钢实控人
重庆钢铁9月16日晚间公告,中国宝武及其一致行动人间接控制公司23.51%股份,成为公司实控人。
具体来看,重庆钢铁原实控人四源合投资,向德胜集团转让四源合产业发展基金的合伙权益,同时四源合产业发展基金解散并将长寿钢铁75%股权,按实缴出资比例向中国宝武与德胜集团进行非现金分配,中国宝武分配获得长寿钢铁40%股权,并与战新基金达成一致行动协议取得长寿钢铁的控制权。
本次权益变动前,重庆钢铁的控股股东为长寿钢铁,实际控制人为四源合投资,四源合投资通过控制长寿钢铁间接拥有公司20.97亿股股份权益,占公司总股本的23.51%。中国宝武为四源合产业发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出资额比例为53.33%,战新基金持有长寿钢铁25%股份,宝武集团与战新基金均未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的权益。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国宝武及其一致行动人战新基金,通过长寿钢铁间接控制重庆钢铁20.97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51%,中国宝武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实际上,在去年底,重庆钢铁就公告披露,中国宝武有意成为其实际控制人。随即,中国宝武向重庆钢铁派驻了人事。此前,中国宝武隐身主导了重庆钢铁重整。今年6月,重庆钢铁高管层大调整,中国宝武方面多人出任高管。
中国宝武是由原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联合重组而成,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2019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9546万吨,超过安赛乐米塔尔,跃居全球第一;营业总收入5522亿元,利润总额345.3亿元,资产规模已超8600亿元。
中国宝武动作频频
近年来,在钢铁产业整合的大潮中,中国宝武动作频频、走在前列。
2019年6月,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彼时,安徽省国资委将马钢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马钢拥有独具特色的“轮轴+板带+长材”产品结构,是全球最大的火车车轮生产基地。
2020年8月,太钢不锈公告称,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其持有的太钢集团51%股权。划转后,中国宝武将成为太钢不锈间接控股股东。
8月27日,瑞泰科技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武钢集团持有的武汉耐材100%股权及马钢集团持有的瑞泰马钢40%股权。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后,武汉耐材及瑞泰马钢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同时,公司拟向武钢集团和马钢集团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另外,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总院拟向中国宝武转让公司5%股权。上述交易完成后,中国宝武预计将成为公司的实控人。
行业集中度仍待提高
近年来,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都是合并重组的主力军。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就源于前些年行业分散、重复建设导致产能结构性过剩引发同质化竞争。
按照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设定的总目标,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水平离目标仍较远。中钢协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集中度只有21%,尤其是京津冀、晋鲁豫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近几年不升反降。2019年,该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度仅25%,较2015年还下降了5.8个百分点,而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钢铁企业集中度均超过60%。
天风证券的分析师马金龙表示,目前全国钢材产量、库存仍处于高位,急需旺季需求消化。
中国统计局公布的1~8月份粗钢产量显示,1~8月份钢材产量8.4亿吨,同比增长4.8%,8月单月钢材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11.3%。钢厂置换产能投放叠加工艺改进,粗钢产量继续刷新高点。钢材价格上涨乏力。
华安证券的分析师石林和翁嘉敏认为,疫情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回落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很可能再次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4%,但是钢铁需求端整体呈现下滑,钢厂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国内钢材价格低迷。
石林和翁嘉敏表示,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方面,而高端产品产能则存在短缺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低端产能进一步淘汰、关停的局面,而高端品种将会逐步提升产能,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先进产能向高端品种和优势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