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上海9月25日讯(记者 李方) 近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在上海举办。作为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工业展会,工博会在“云端”帮助下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展示。本届工博会吸引了全球2238家参展商,境外及外商投资企业约占20%。

作为多次参展工博会的日立集团,和以往展示部分工序不同,此次日立展示了工厂生产前、工厂中、工厂后的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总经理佐佐木一彰表示,近两年中国智能制造进步非常快,不光大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小企业也要求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日立的商机也因此出现很多变化。

聚焦全产业链智能制造赋能

佐佐木于2017年来到中国,在他看来,2017年时中国大企业已经在自动化、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工厂的终极目标是做成无人工厂,实现全面自动化。更让佐佐木感触良多的是,在近两年发展提速下,中国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开始要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而有了多产业追求智能制造的情况,也为日立的商机带来很多变化。

“近两三年,中国智能制造进步非常快,是以大踏步的步伐向前推进。”佐佐木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过去要走好几步的地方,中国可能一步到位。我感到中国智能制造迈出的步伐更快更大,个别企业发展非常迅速。”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有企业都需要开源节流,尤其是为市场持续提供优质产品的制造业企业,更需要重视成本控制、效率提升。

佐佐木谈起他走访过的企业情况认为,一些企业在个别领域上做的非常好,但如果要把整个工厂统合起来时,可能是欠平衡的,未达到整体最佳效果。

在此次工博会上,日立带来的就是基于日立物联网平台Lumada所提供的覆盖产业全价值链的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赋能工厂前、工厂中、工厂后的全产业链制造过程。简单来说,即从原材料进入工厂,到产品在工厂生产,最后直至送达用户手中,实现整个工业链条的价值提升。

上海工博会日立全价值链展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方/摄)

日立全价值链各个模块解决方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方/摄)

佐佐木表示,日本有较长的智能制造进步过程,实现了全过程最优化的智能制造,日立能够将日本的全过程最优化和中国的个别优秀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更大功效。据了解,日立已经向中国客户提供了这样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一线生产线上得以使用。

以日立金属(日立集团公司)举例而言,该公司生产汽车内使用的导线,需要把十米长的各种导线联合捆绑起来装在汽车上,此前一捆导线制作大概需要4小时,而通过日立智能制造,包括作业改善支持、可视化分析等,能把工期缩短到十几分钟,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重视满足中国企业发展需求

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物联网整合平台的力量不容忽视,伴随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平台也需要变得更加智慧精巧,以满足不断出现的新发展需求。

基于日立丰富的OT和IT技术所打造的物联网平台Lumada进入中国已有几年,佐佐木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2020年日立把Lumada作为一个新事业来对待,Lumada开始成长可能比较小,但成长速度比较快,期待其年增长率在50%左右。Lumada 平台今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总经理佐佐木一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方/摄)

佐佐木举例说,在安徽省马鞍山的某钢铁厂,对轧钢的控制及产品分析使用了Lumada平台,从而实现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不过,佐佐木也坦言,过去在日本开发一项技术,出口到中国就可以满足需求,但今天无法再用这样的方式解决中国客户的需求。“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模式来应对中国市场,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然后在中国继续进行开发和推广,用这种新的方式来发展Lumada及日立的其他产品和解决方案。”

佐佐木表示,日立将通过开放技术的方式来争取更多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和日立一起共同开发适合于中国企业需要的解决方案,继而不断拓展新的合作伙伴,扩大Lumada使用范围。

2019年度,日立全球合并销售额为87,672亿日元(约5802亿元)。中国是日立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截止到2020年3月末,日立集团在中国拥有138家集团企业,正式员工约4万名,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711亿日元(约577亿元),约占日立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