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浙江的美丽乡村,很多人会心生向往。连续17年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千万个乡村“化茧成蝶”。如今在全省,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域一特色,“昔日臭水塘,今日莲花香”的变化随处可见,美丽经济正蓬勃兴起。

“老百姓找到了生态自信,生态红利的释放找到了路径。政府创造环境,百姓创造财富,‘千万工程’就是‘牛鼻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发展处处长邵晨曲介绍。

奥妙全在细微处

在著名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西侧,有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叫瓶窑。这里地处杭州市余杭区,风光宜人。流经老街的十里渠,便是滋养小镇的“母亲河”。

然而,上世纪70年代,由于地域限制,瓶窑老街上的河段被架空改成路面,加之日积月累的生活用水污染,水质每况愈下。几年前,架在渠上的预制板掀了,陈年淤泥、垃圾得以清除,两岸砌上石坎,又恢复了往日河埠,舞榭歌台重唱旧时戏文。由此,老街有了新生命。

浙江因水得名,因水而兴。早在2013年底,全省就打响了一场名为“五水共治”的攻坚战。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记者发现,做好做透“水文章”,浙江各地有的以鱼养水,有的搞水上运动,还有的变身“网红景点”,方法数不胜数。

同样,浙江的“垃圾革命”也在用心找出路。在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东路的一片空地上,矗立着一栋钢结构厂房,这便是覆盖周边8个镇街的厨余垃圾再生中心。通过一系列发酵处理,12小时后,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就是有机肥。

记者看到,每天的清运情况,中心有张详细清单,一旦发现某车垃圾分得不太对,就能追根溯源,向执法部门和所属镇街反馈,目的就是倒逼提升分类准确率。据介绍,下一步,婺城还将不断完善厨余垃圾处置基础建设和运维工作,持续推进“垃圾革命”。

在“厕所革命”中,在做好户厕改造的同时,省里强化农村公厕的改造提升。为此,浙江还专门出台行动方案,规范农村公厕建设、提升软硬件设施,以及推广“所长制”、开展星级评定。目前,全省已建成规范化农村公厕近6.5万座,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浙江有水乡、有沿海、有平原、有山地,最具味道的莫过于传统村落。走进这些历史文化村落,细微处同样可见现代文明:生活污水妥善处置,垃圾分类蔚然成风,就连公厕设计也别出心裁,与古建古树融为一体。在这里,既能寻味乡愁,又能找到悠闲舒适的生活方式。

面子里子都要净

拆掉乱搭乱建的辅房,路宽了、堵点没了,犄角旮旯里的垃圾堆也销声匿迹……在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第二轮美丽乡村提升村共4个,像曹坞村这样的变化,几乎如出一辙。

浦阳镇党委书记顾云杰告诉记者,“三大革命”作为基础课题,每个提升村其实都设置了包括入口村改造、水域景观提升、美丽庭院创建等在内的近10个项目,不光盯牢主干道,也把视角聚焦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改善环境不留死角。

记者走访了浦阳多个村,发现“高颜值”的面子背后,“里子文章”更具意味:新谊村的樱花水岸搭配亲水游步道,成了休闲好去处;曹坞村农房之间的隔断,原先准备做景观绿化,后来依照民意改成“自留地”种菜,通过“美丽公约”,不仅省了钱,还有专人打理。

据了解,浙江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不局限于“三大革命”,而是从整个村容村貌入手,大力整治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养现象,全面治理农村危房,还推动村庄绿化、电线杆有序化、美丽田园建设等。

以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例:现在,浙江保留的4246个猪牛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基本实现“零排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而秸秆综合利用率则高达96%;过去常在河边田里“躺”的农药瓶、农药袋以及废旧农膜,如今回收后也有了安身之处。

对于传统村落而言,这个里子则是提升环境品质之后,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新业态。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浙江每年选出40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200个一般村,进行古建修复、环境提升、文化传承,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乡村大花园,彰显浙江特质和乡土特色。

在余杭区,当地把美丽乡村当成艺术品打造,将干净、整洁、有序作为基底,再用公路网、村道网、绿道网、水道网、林道网作为骨架,串珠成线、连线带面,打造城市后花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已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34个、示范乡镇400个、风景线600条、特色精品村120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

长效管护显神通

浙江人市场意识强,凡事讲究可持续、义利并举。因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浙江各地普遍都是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谋划长效管护机制。具体章法则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来说:衢州市开化县创建了“农户源头分类,分片包干劝导,统一上门收集,终端无害处理,村规民约规范”模式,党员联户与妇女联户双重网格管理;而辖属于同市的龙游县,则统一每村“两个桶、两支队伍、两张网、两张榜”标准化运作,桶上有二维码的“身份证”,各家分类情况一清二楚。

为了管好环境卫生,湖州市德清县还采取“陆空联合作战”:天上飞,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疑似点位全景拍摄,标注好村界、自然村名称和经纬度等信息;地上查,将全县域分解成各个网格,逐格筛查,还有村干部包片、联村干部包村、党员骨干包户、老百姓包房前屋后。

在平湖市,有个“分色管理法”令人耳目一新。对照分档标准,全市71个行政村分为典范村、达标村和治理村,分别标注绿、黄、红,一张图上看进度,推行荣誉“流动制”,评审结果与资金奖补相挂钩。

针对美丽乡村建后管理维护不足的问题,余杭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并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对12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给予15万元、20万元和25万元长效管护资金,建成“管理规范、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维体系。

最近,浙江召开的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提出,打造秀美乡村,以“绣花”功夫抓细农村环境长效管理,以“标兵”姿态抓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园丁”精神抓好美丽庭院建设,坚持从细处着手、追求极致,不断改善村容村貌。(记者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