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有限,倒逼赏花旅游产业升级、延长价值链
阅读提示
近期花季上线,赏花游成旅游爆款。多地都有一片花海带火一个景点的案例。“花经济”如何才能“常开不败”?福建一景区在花海里寻找让花期“保鲜”的良方。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北溪文苑景区内的湖畔边、溪岸上、山谷里,万株桃花迎着春风迎接游人。3月15日是“北溪桃花节”的最后一天,在这个为期18天的桃花节里,这座曾经“穷到连媳妇都不愿嫁进来”的小山村迎来了6万多人次的客潮。
抖音视频、网红推荐、爆款笔记……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北溪文苑“桃山梯田”里的桃树成了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引流利器”。
“桃花即将凋谢,人潮退去后,这座4A级景区要如何‘翻红’?”面对《工人日报》记者的提问,北溪文苑董事长郑文红表示,“‘桃源’的故事和文化不会因为花期结束而终止。”在他看来,“真正让‘流量’成为‘留量’的,不是桃山上的这些树,而是桃山下的这片土地和生长在土地里的文化。”
“花经济”不一定经济
今年30岁的陈美龙是北溪文苑里的“花匠”。9年前她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就嫁到了北溪,那时候这里的桃树才不到5000棵,工人也只有3个。而今,4.8平方公里的景区里种下了3万棵桃树,养护工人也从当年打零工的本地农民换成了更加专业的养护队伍。
陈美龙指着山头上那些开得最鲜艳、最饱满的桃树告诉记者:“桃树的寿命在10年左右,这都是当年种下的,已基本到了换代的时间。花期结束后,移除这些老树就是我们要干的活儿!”
“花期后草低,花期前草高”“雨水充足就要乘势追肥”“桃树不能结果,花期后要除果子”……在北溪文苑总经理黄小华眼中,种桃树并不是一个经济的选择。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桃树苗的价格根据大小而定,直径越大,价格越高。北溪种下的桃树普遍直径在5~13厘米左右,一棵树的成本就要超过180元,3万多株桃树,光种树就要投入500多万元。这几年桃树价格上涨,每年还要花上动辄百万元的养护成本。而桃树带来的旅游收益每年平均仅有300万元不到。据黄小华回忆,也有人建议过要换一些更高收益的树种,但郑文红始终没有同意。
“永春自古就被称作是‘桃源’,种桃树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是为了乡愁。”郑文红干过餐饮、当过工人,离开家乡外出打拼的日子里,他始终记得家乡永春流传的关于桃树、桃花的故事。
在郑文红看来,永春人爱桃、种桃、画桃、写桃、咏桃,有着深厚的桃文化,代表着当地人对原乡、对土地、对美好的渴望。他感叹:“要发展花经济,给花期保鲜,不能离开土地的滋养。”
打造鲜明的“文化标识”
“乡村旅游带富了我们,这个富不只是富裕的富!”今年44岁的潘祖润是土生土长的北溪农民,2011年底北溪文苑落成,他就到景区里当起了保安。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老潘最近迷上了《庄子》。他笑说,“在这里,我也有机会离文化近一点。”
这是因为景区里举办了一场以“庄子的游鱼之乐与审美境界”为主题的文化讲堂,主讲人是知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徐寒。潘祖润告诉记者,这样由“大咖”主讲的高水平讲座,北溪文苑一年要办四场,能容纳300多人的讲堂场场爆满。不少人蹲在墙角听课,一蹲就是2个小时。老潘因为要维持现场秩序,也成了台下听讲的人。近年来,北溪讲坛已开坛25次,听众近万人。
在北溪文苑,书院、讲堂、艺术馆是最先动工修建的项目。郑文红坦言:“北溪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不要说在全国,就是在永春也不少,并不突出。要想让花开得更久,就要打造一个更为鲜明的文化标识。”
“比花期更恒久的是文化。”徐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繁花之中不仅要有人,还要有人的情怀、人的精神、人的故事。”在他看来,北溪文苑不仅将桃文化融入景区近百幅楹联、诗词、匾额里,还注入到了北溪讲坛之中。
“要让花经济跳出花海复制的同质化竞争、摆脱季节因素带来的昙花一现的困扰,文化是最独特也最隽永的地理标识。”徐寒表示,“文化赋能才是花经济真正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打开方式。”
让“流量”留下来
去花海赏花,游客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打卡拍照”,与赏花游相关的花艺体验、文创产品等新消费需求正悄然兴起。
从桃元素的纸织画到桃味的橘红糕,郑文红邀请了当地非遗传人、民俗专家开发“桃文化+”创意衍生产品。他和团队尝试用时下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拥抱桃花带来的“流量”。
郑文红告诉记者,目前北溪文苑正在规划设计“桃文化”生态、保健、宜养小区,计划与中华医学会合作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医学专家教授开展康养讲座,打造“让心灵可以栖息”的康养服务体系,让那些易逝的“流量”不再受限于花期,能够真正长久地留下来。
“正是因为花期有限,才有了倒逼赏花旅游产业升级、延长价值链的动力。”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副教授游上表示,传统赏花游过度依赖花期时的门票收入,却也有可能错失文创、演艺、休闲等文旅二次消费蕴含的“真流量”。
“开发花海、花田的旅游业者不在少数,有的花卉旅游项目已经黯然关闭,有的则陷入亏损严重的困局。”福建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洪一树认为,“短暂的盛开”难以支撑花海的经营,投身花经济的旅游业者应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以延长“花海效应”。
“花经济能够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是国内消费大循环的重要形式,发展可期。”日前,福建三明学院地方合作办主任曾祥添教授告诉记者,应在传统花卉旅游的基础上,通过花卉深加工,延伸花经济的产业链条,推出如高品质精油、绿色花茶等产品,推动赏花团变买客团,为花海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