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病。山东广饶县村民张红是当地唯一一位身患此疾病的人,她所用的药物在当地很难买到。在为张红办理了慢性病卡之后,当地几经周折协调确定了一家离她家很近的医院为定点医院,单独为她进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张红身上,我们看到了,在实现全民健康的路上,为确保每一位贫困户不因病掉队,医保扶贫开出“精准”之“方”的决心和努力。这种千方百计只为一位贫困患者、一个困难家庭的做法,让不少因病致贫的家庭开启了新生活、焕发了新生机。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改变,是张红过去不敢想也想象不到的。而她只是受益于医保扶贫的诸多贫困户中的一员。

对很多像张红这样的农民而言,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和打零工,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家里有人生病,无疑是雪上加霜。多年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成了压垮不少农村贫困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我采访的一些贫困户,不仅在患病之初,为求医东奔西走,确诊之后,也面临着长期用药甚至手术的经济压力。

曾经因为吃不起药,张红只能减量用药,维持生命。而因药量不够,药效难以达到,她时常手脚哆嗦,生活无法自理。这样一来,丈夫只得留守家中,边务农边照顾她和年弱的孩子。积贫积弱的家庭,陷入了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

要让这一群体摆脱贫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减轻看病的经济负担,提升他们抵御大病、重病风险的能力,让他们不再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而发愁。

和他们沟通中,我听到的不是沮丧、消沉,而是振作和感恩。因为医保对贫困人群医疗需求的特殊保障和倾斜给予了他们力量和支撑——在对贫困户进行医疗保障时,相关制度设计和安排不仅做到了广泛覆盖,而且在丰富保障内容、拓展保障范围方面,设计出了专属于这部分群体的制度,为他们撑起了特殊的“保护伞”。

2018年时,我国推出《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一般意义上看病有医保、可按比例报销有所不同,方案中提出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不仅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受益水平,还可以阻断因病致贫返贫,为他们脱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生病时有医保,患大病重病时有倾斜,报销的起点降低、比例提高,个人自付部分还有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如此全面、“多重加持”的医保制度安排,想贫困群体之所想,解患病家庭之所急,也让贫困群众不再对生病充满焦虑和恐慌。

国家医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累计资助7837.2万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缴费支出140.2亿元,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各项医保扶贫政策惠及贫困人口就医1.8亿人次,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1188.3亿元。

经过脱贫攻坚期的努力,医保扶贫在解决贫困人群就医困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医保帮困并未画上句号。接下来,医保帮扶要从过去的“扶贫”转为“防贫”,继续织密保障网络,提高县乡医疗服务水平,让每个人机会均等地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实惠和便捷,以健康的状态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