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瞭望智库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2021中国家电“以旧换新”年度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是家电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国内家电保有量达到21亿台。仅在2020年,就有1.6亿台家电达到安全使用年限。这既意味着家电以旧换新迎来新契机,也提醒废旧家电回收将面临更大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国内虽有巨大的家电回收存量,但与之相匹配的回收能力却严重不足。从现在的家电回收主体看,个体回收商贩占据着回收市场的主动权。目前正规回收拆解企业每年拆解旧家电大概在8000万台左右,也就是说,1.6亿台的(潜在)废旧家电中,有一半流入非正规渠道。而这部分废旧家电一般会有两个去向:一是经过简单翻新再进入二手市场等;一是进入非正规拆解作坊。翻新家电二次销售既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也会埋下安全隐患,而非正规家电拆解作坊只关心高价值的材料,不考虑环保问题,其拆解过程会制造环境污染。

正规家电回收拆解企业干不过非正规商贩,不是后者有多精明,而是正规渠道不给力,既不畅通也缺乏吸引力。按照财政部等4部门近期调整施行的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洗衣机最高补贴35元/台,电视机和电脑最高补贴为45元/台,电冰箱最高补贴55元/台,空调最高补贴100元/台。补贴少,收购价肯定会低。而二道贩子卖一台旧空调至少可以赚200元,这就使他们有了提高收购价的空间。没有价格优势,正规厂商自然就不受消费者待见。显然,要是正规家电回收企业能够进门入户回收,而且回收价格合理,就不会存在“吃不饱”的问题。

从消费者角度看,存在家电“迎新”容易“辞旧”难的老问题。消费者不愿意“辞旧”,主要不是对旧家电有多么深的感情,而是对它们仍有价值期待。莫说是对进入报废期的家电都希望卖个好价钱,对那些只是被换代下来,远未到报废期的家电,他们更不愿意低价出手。现在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这让“换代家电”的回收问题变得日益紧迫。家电消费已逐渐由功能性产品转向对智能、节能、安全、环保、品质、品牌产品的追求,像变频智能冰箱、免清洗空调、可烘干杀菌的洗衣机、集成灶具等消费新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这种需求推动下淘汰的产品,大多还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及完好的外观,而对待此类产品,就需要一个更加合理的回收处理方式。

针对我国家电市场面临的迭代路径缺失问题,一些回收企业和家电企业正在探索新的回收路径。据悉,现在多元化的回收模式已经开始不断出现,比如“绿色消费+绿色回收”“互联网+分类回收”“两网融合回收”“企业资源计划回收”等。3月底,苏宁升级了家电以旧换新服务,从拆旧、安装、比价到售后,全流程优化消费者的体验,包括“拖旧送新一步到位”“差价付款”“手机1小时达”等服务。针对消费者最关心的省钱问题,苏宁平台可实现对旧家电的一键估值,差价付款,在此基础上还推出180天价保、买贵补差等服务。数据显示,2020年,苏宁易购家电回收量315万件,换新电器234万单,总转化金额近70亿元。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在尝试通过逆向物流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绿色回收渠道。比如,长虹通过投资成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公司,进入回收废旧家电市场。长虹格润是长虹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环保处置服务。数据显示,长虹格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上千个回收网点,年回收量超过200万台,目前已经累计拆解处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1400万台以上。

当然,实现家电产品的绿色回收及最大价值的再利用,光靠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靠政府的推动及广大消费者的配合。就政府而言,要出台能够发挥更大促进作用的政策,并拿出更多的财政补贴,增强吸引力;就消费者而言,要形成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对废旧家电要学会“断舍离”,让它们及时“退役”,进入到合法正规的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