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国务院金融委在会议中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受此影响,一场矿圈整顿正在上演:多个知名矿池及有关企业正在剥离国内相关业务。火币矿池、莱比特矿池等知名矿池纷纷暂停向中国大陆境内提供矿机托管等相关服务,矿池服务商比特小鹿、火星云矿屏蔽中国大陆境内IP访问,知名矿企比特矿业则寻求布局海外挖矿,拟在美国、哈萨克斯坦再建矿场。

记者发现,在大型矿场纷纷掀起海外挖矿潮时,不少中小矿场却并未见有动作。由于大量的矿机难以在短时间内以理想价格抛售,且过高的海外挖矿成本更加难以承受,“难以挪窝”的它们则更寄希望于本地的监管能“高举轻放”,留有一些余地。

新疆、四川部分地区

“暂停向矿场供电”

“目前,整个矿圈都处于较为恐慌的状态。”某矿圈自媒体资深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过去,大家普遍认为比特币被定义为一种虚拟商品,并没有关于比特币挖矿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挖矿活动本身可能并不违法,但这次金融委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行为,这就使整个行业比较恐慌。”

记者了解到,现在矿圈都在观望新疆、四川的监管措施落地。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比特币等虚拟币矿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点,丰水期时(夏秋季)矿场向四川、云南等水电地区集聚,枯水期时(冬春季)则向火电资源丰富的新疆、内蒙古等地迁徙。

“这两天,四川的个别矿场出现过暂停供电的情况。”有矿圈资深从业者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这轮监管措施来得很“猛烈”,最近几天,新疆、四川部分地区已暂停向某些矿场供电了,这些矿场已经开始进行自查整改。

在这位矿圈资深人士看来,业内普遍担心的是,新疆、四川也有可能延续内蒙古严监管的措施,对于挖矿活动进行严厉打击。

金融委重磅发声打击比特币后,内蒙古成为首个发布“打击虚拟币挖矿”政策的地区。5月25日,内蒙古发改委发布八大举措强化打击虚拟币挖矿。其中,不仅提及工业园区、数据中心、自备电厂、互联网企业、网吧等诸多主体参与挖矿将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责,也对存在虚拟币挖矿行为的相关企业及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纳入失信黑名单。

“这将对挖矿企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在政策不明朗的时期从事挖矿会有较大的政策风险。具体政策相信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出台,比如四川的水电挖矿,是否会形成当地特殊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火讯财经创始人龙典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与此同时,据新浪财经报道,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召开虚拟币“挖矿”有关情况调研座谈会的通知。通知称,根据国家能源局有关要求,为充分了解四川虚拟货币“挖矿”相关情况,决定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将于2021年6月2日进行。

“丰水期时,四川的水电较为廉价,因为电力很难存储或者运输,很多冗余电能就被用来进行比特币挖矿。”原比特大陆公共事务负责人吴鸿亮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利用丰水期“废水”等资源进行比特币挖矿,可促进富余水电消纳,在拉动就业的同时,也可为地方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停服务”“禁IP”

多家矿池火速剥离业务

最近数日,币圈、矿圈中的多家知名企业纷纷表态停止向中国大陆境内用户提供相关矿机服务,以应对政策带来的风险。

据了解,如果说矿场是一个比特币挖矿硬件设备的集合,那么矿池则是矿工们算力的集合。具体来讲,矿池就是一个开放的、全自动的挖矿平台,矿工将自己的矿机接入矿池,贡献自己的算力共同挖矿然后获得收益。

“火币暂停向国内用户提供矿池托管服务。”有接近火币的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矿机商城业务全球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为了集中精力拓展海外业务,矿机商城决定暂停为中国大陆境内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老用户所持有矿机的解决方案随后会通知客户。

莱比特矿池CEO江卓尔在微博中表示,“联合挖矿业务不会再对中国大陆开放了,后面主要在北美部署矿场挖矿”。此前,有媒体报道江卓尔曾在微博宣布莱比特币矿池停止中国大陆境内客户矿机代购服务。不过,记者发现,相关微博并未存在。记者向江卓尔求证此事,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矿池服务商比特小鹿、火星云矿也相继宣布,为积极配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监管精神,支持挖矿行业合规化发展,将屏蔽所有中国大陆地区IP,进一步确保平台不向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提供服务。记者进一步发现,比特小鹿官网目前已无法打开,显示“我们无法为该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火星云矿网站也无法打开,并也有类似的表述。

美股上市公司比特矿业则宣布在美国以及哈萨克斯坦投建矿场。比特矿业表示,拟投入超2500万美元与比特小鹿全资子公司在美国建设虚拟币矿场;拟投入逾900万美元与一家哈萨克斯坦公司在当地共建矿场。

吴鸿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金融委的重磅发声对于挖矿行业影响很大。他说道,“由于这次事件,现在大量来自国内矿工正在‘出海’寻找适合的场地建设新矿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加拿大等地,这也导致当地场地已经变得供不应求。另外,也有不少矿工正在国内抛售比特币矿机。”

“撤离潮已经开启,有不少大型矿场已经开始寻求出海机会,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矿业会进入收缩阶段,‘出海’会成为常态。”龙典表示。

记者观察到,相较于大型矿场选择去海外挖矿,目前中小型矿场却并未有跟进的举动。“目前,一些大型矿场已经开始在海外布局。对于中小型矿场,‘出海’的成本恐难以负担,中小型矿场恐将出现破产潮或出现家庭化、分散化或小作坊挖矿的过渡模式,但成本会很高。”北京尚光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丁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道。

“矿池或矿场撤离重点监管地区,甚至‘出海’,已是大势所趋。”丁飞鹏对记者分析道,矿场或矿池的撤离,一方面有利于迁出地的节能环保,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也有利于国内显卡、硬盘等配件的价格回归;另一方面,挖矿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或面临经营压力,相关从业人员也将面临重新择业的问题,同时特定时期有电力过剩的电厂也可能面临能源耗损和营收减少的问题。

最后,丁飞鹏提醒道,“在最新的监管形势下,如果继续从事挖矿业务,可能面临电价、土地、税收和环保等多方面的压力,后续还将面临多部门联合执法、停业整顿或上失信黑名单等处罚”。

记者 邢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