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8月23日电 题:乡村振兴的湖南实践:产业兴村富农民 生态蝶变美家园

记者 唐小晴

午后,热浪袭人,一群白鹭在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稻渔鸭有机综合循环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嬉戏。皮肤黝黑的基地主人戴智勇头戴草帽、挽起裤管正在田间察看水稻生长情况。

这位45岁的种植大户以前是一位在外打工的退伍军人,年收入仅几万元。2016年,他回到家乡,跟随当地农业部门前往中国农业大学和安徽凤阳等地学习种田新模式、新技术,成立长沙智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村里土地从事生态种养。

“基地集生态种养、旅游休闲和农业科普为一体,年产值突破百万元。”定期为村民免费培训的“田秀才”戴智勇说,村里越来越多新型职业农民依靠绿色产业致富。

湘丰村距长沙市区近两小时车程,由3个村1社区合并而来,是长沙县最大的行政建制村之一。成立之初,该村只有茶叶、生猪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8万余元。何以“破茧”蜕变?新一届支村两委思考着这个问题。

在湘丰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看来,产业振兴是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我们结合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优势,生态立村发展绿色产业。”在林金良带领下,湘丰村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村企共建”“村企共营”新路子,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模式。

以茶产业为例,湘丰村依托当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丰茶业集团,做活茶产业发展文章,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通过村企共建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以产业带动就业,壮大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湘丰茶业集团品宣和市场部总经理王亮说,集团在产业发展中也坚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茶叶生产与茶园观光相结合,在生态发展中出效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湘丰村的有机茶园基地以前是乱葬岗,现在建成国家3A级景区。”王亮说,凭借花园式茶园优势打造茶文化旅游业,将采茶、制茶、饮茶等体验游与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康养休闲融于一体,实现茶旅融合式发展,变产区为景区,变茶园为公园,变劳动为运动。

湘丰村现有良种生态茶园4505亩,主导产业收入2025万元,占村域农业经济总收入的62.23%。产品出口到俄罗斯、中东、欧盟、西亚、北非、美国等50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湘丰茶街,湘丰村还打造了茶园、虎园、花园、果园、家园“一街带五园”观光旅游体系,巨型稻产业基地、茶博园青少年示范教育基地等项目先后落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一三产业融合促农增效。

目前,该村村级固定资产约1000万元,现有流转土地3800余亩,去年村级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集体经济年收入今年预计达130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吸引体育文化、高新农业、物业服务和文旅企业前来投资,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省级生态村”“湖南省两型创建单位”等荣誉。

记者采访路上满眼是绿,茶香、花香、稻香扑鼻,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庭院和青山、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如画中美景。“我们注重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拆除了310个垃圾池,给每家农户发放分类垃圾桶,还成立义务清洁队,教村民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林金良说。

“湘丰村实现了农村有景看、农村有钱赚、农民有活干,一方面是科技赋能实现产业升级增效;另一方面是人才振兴吸引人才返乡实现能人治村,这两点希望能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发展经验。”金井镇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杨响说。

金井镇党委书记刘智平认为,乡村振兴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是要做强产业,而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壮大集体经济,二是促进人民增收。

林金良对未来充满信心:湘丰村将努力探索一条村、企业、科研院所三方共建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在十年时间内建设成为“全国示范、全省最美、全市唯一”的农业华西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