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帮扶到合作 乡村振兴好医生再出发
中国经济网9月26日讯(记者朱国旺)一阵骤雨过后,金秋时节的大凉山深处,碧空如洗,群山如黛。艳阳下,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火灯村好医生集团附子收购现场一片热闹喜庆景象。村民穿着节日盛装,用手推车、农用车、小货车,将辛苦一年收获的一袋袋中药材附子送上磅称,然后从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手上接过厚厚现金。收获的喜悦写在他们的脸上。
仅当天,附子交易就达5万多斤,村民收入30多万元,最多的一户收入近3万元。加上尚在地里、没有起获的附子,预计今年全村种植附子总收入能过百万元。这对仅有100多户,刚刚摘掉贫困帽子的火灯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火灯村旧貌换新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由衷高兴。我发现村里多了很多私家车,村支书告诉我说都是村民们自己买的。这些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耿福能指着收购点不远处停着的一排小汽车说。
“我们是合作伙伴”
从1996年开始,好医生集团坚持不懈在大凉山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带动1.5万户,7万多农民走上稳定脱贫奔康的道路。2014年起,好医生集团积极践行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将火灯村确定为精准扶贫重点帮扶村,在当地发展起中药材附子种植。
近几年连续到过火灯村的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这里脱贫奔康的明显变化:从崎岖颠簸的泥土路,到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从低矮破漏的茅草房,到红墙蓝瓦的新房子;从肩扛背拉,到三轮车、小货车轮番上阵运送药材;甚至从村民们绽放如花的笑脸,小孩们上下学活泼跳跃的身姿上,都可以看出,火灯村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附子收购结束后,耿福能冒着炎日来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如何施肥、培苗,种植出个头更大的附子。他对农户说,好医生集团前几年帮扶大家脱贫,从现在开始不再是帮扶了,而是合作,“我们是合作伙伴”。
“中药行业天然就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内在的密切联系。过去在脱贫攻坚阶段,好医生集团帮扶乡亲们摆脱贫穷,现在他们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正走向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乡村振兴需要他们产业自立,我们要引导村民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企业有责任指导他们种植好中药材。成为合作伙伴后,只要他们把附子种出来我们就会应收尽收,保底价收购。”耿福能反复提到“合作”,以表达在乡村振兴中好医生集团继续发力的愿景和决心。
谈及未来在合作中如何进一步帮助火灯村发展附子产业,耿福能表示,目前农户使用的劳动工具还是锄头钉耙等,比较原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一步要帮助他们实现种植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减轻农户劳动强度,提高产能,增加农户收入,吸引更多的农户投入到中药材种植上来。同时确保资金投入,进一步培育附子市场。
“好医生集团的目标是把火灯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和标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耿福能下定决心。
打造全产业链
火灯村位于布拖县东南方向40公里的高寒地区,地处偏僻。耿福能却把这块贫寒的土地视为中药产业发展的“宝地”,这里也成为好医生集团的“第一车间”。他指着远方的原野对记者说,这片土壤还没有被破坏,是种植优质中药材的好地方。要让村民们持续不断地有钱挣,还需要打造完整的中药产业链,涉及中药材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市场等多个环节。通过发展附子产业,建立产业链,还能促进仓储和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就业。
据了解,好医生集团正在对附子开展深度研发,从附子中寻找单体成份,研发一类新药,以促进附子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不是三五年的时间,而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只有把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夯实以后,乡村振兴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因此从长远看,对于企业需要的原料,我们要大力把它种植好、管理好,然后开发出好的产品,这样村民和企业都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合作才能长久。”耿福能对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有更长远的思考。
说到通过附子产业实现脱贫奔康,布拖县当地的一位领导感触颇深:“附子种植产业是个好产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村民们增收了。”他认为,乡村振兴,核心在人。通过发展附子等中药材种植产业,除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外,更是改变了农户的意识。让农户意识到中药材种植要有好的收获必须要加强管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也能体现农户更高的劳动价植,这对于当地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大有益处。布拖县政府已经将附子产业发展纳入重要特色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支持。他希望好医生集团能继续支持当地发展附子产业,帮助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附子品质,打响中国附子第一品牌。
耿福能对此表示,好医生集团一定会全力帮助火灯村、大凉山的乡亲们在致富的路上能速度再快一点,步子能迈得更大一点;会继续努力和村民们一起,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描绘了火灯村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愿景:“现在火灯村附子收入每年有一百多万元,如果再把川续断等其他中药材种植好,每年还有一百多万元的收入,这样村民们不用去外地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把钱给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