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闻佳)昨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了解到,于今年9月1日全新开通的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试运行满月,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援助需求获得疏解。与此同时,相关专家也进一步呼吁,希望家长要像关注躯体健康一样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群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生力军,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同时,儿童青少年期也是一个“暴风骤雨”的阶段,很多精神健康问题始于儿童青少年期,约一半的精神健康问题在15岁前就会暴露,四分之三的精神障碍患者第一次出现精神症状是在24岁前。因此,儿童青少年期是精神卫生医学专家倡导全生命周期心理保健的重要时间节点。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呼唤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业界,多位学者呼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精神专科和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人数逐年递增,因此,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亟需引起更多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的重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给家长的建议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时支持和协助孩子寻求专业帮助。同时,青少年也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全社会则应共同为儿童青少年搭建心理健康防护网,同时平等地对待所有精神障碍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今年9月1日,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在上海市卫健委牵头下,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组建实施的公益热线“962525上海市心理热线”开通试运行。该热线得到了市教委、市通信管理局等多部门的支持,同时整合了各区心理健康热线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力资源,为青少年人群和广大市民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最新统计表明,试运行以来,平均每天接听心理咨询及求助电话110多通。

为让这条心理热线更深入人心,让更多人找到它,962525的标识“心迷宫”也在昨天与大众见面。其主体是一颗红色迷宫样的心形,又似一段长长的电话线,寓意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遭遇困境、陷入心理迷宫,该热线就是助力解开心结、走出迷宫的那一份支持。专家希望每个人能重视心理健康,正视心理疾病,积极自助,也勇于求助。

为让公众更深入了解精神康复者的故事,消除偏见和歧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全市16家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和各街镇阳光心园,共建精神障碍患者作品平台“甜蜜之家”。昨天,精神障碍患者的作品首次以“康复故事+网络直播义卖”的形式走向公众视野。

“理解每一种痛苦,听见每一个求助,支持每一份热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主任谢斌说,相信正是这种开放、合作、包容与人性化的理念,让上海的精神康复工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让精神障碍患者拥有良好的康复资源和平台,也让他们得到更多重返社会、自力更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