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沃尔沃汽车联合滴滴开展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上海试运行,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滴滴主要应用注册后,乘客可以在指定的开放区域内驾驶,包括上海汽车展览中心、当地商业区、地铁站和酒店,即可叫一辆自动驾驶车前来为自己服务。

这是上海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载人的示范应用,上海市已进入载人测试时代。用户通过滴滴APP报名,就可以在指定路段乘坐沃尔沃XC60体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也意味着网约车巨头滴滴在自动驾驶上又迈出一大步。

滴滴表示,将在沃尔沃自动驾驶车辆中加载自己的自动驾驶软硬件包,这些车辆会在指定路段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将配备一名滴滴安全驾驶员和一名工程师,保证其安全性。在合作测试之外,沃尔沃汽车正在与滴滴讨论进一步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双方在未来有望进一步靠近。

沃尔沃其实一直是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项目组,将自动驾驶商业化正式提上日程,2012年9月,沃尔沃汽车便完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的无人驾驶车队项目,三辆由V60、XC60和S60组成的无人驾驶车队在一辆引导卡车的指引下在巴塞罗那的公路上以90公里时速行驶了200公里。

近几年,沃尔沃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快速,2017年宣布将跳过L3直接开发L4-L5级自动驾驶,并宣布将于2021年推出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后来该计划延后至2022年。

手握先进的技术积累,除滴滴外,沃尔沃曾与Uber、Nvidia、自动驾驶技术公司Waymo等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在未来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Waymo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计划的一部分,2016年它从谷歌当中分离出来成为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全新子公司,因此Waymo与沃尔沃的合作才被视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公路化”的里程碑。根据公开信息,双方合作的重点在于开发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即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

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迅猛,巨头纷纷入局

这几年AI无疑是科技界最红的概念,但是落地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现实世界的多样性一直是人工智能难以妥善处理的最大难点。而自动驾驶由于道路规则的相对完善,行驶处于有限的可控范围,相对较为容易应用AI技术,已经成为AI落地的先锋领域。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投入水平以及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态势来看,未来三年自动驾驶商业化格局将会发生显著变化。

百度作为国内的AI龙头公司,在自动驾驶上一直雄心勃勃,深耕已久,组建了专攻自动驾驶的Apollo团队。早在2018年,百度就与湖南省长沙市合作共建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创新示范城市。期间,经过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车路协同、试乘等各种测试,百度Apollo积累了大量实用的经验。上半年,百度的无人驾驶取得了重大进展,无人驾驶出租车在长沙正式上线,但仍处于小范围试运营状态。

除了软件能力和算法能力外,自动驾驶对于通信传输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通信质量有保障,在延迟性上也有非常苛刻的标准。众所周知,5G的高宽带、低时延、高可靠的特征可以满足自动驾驶对于通信的要求,这也是华为入局自动驾驶的一个原因。

5月,华为宣布,与一汽、上汽、广汽、北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首批18家车企共同打造“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特斯拉现在能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

滴滴之外,另一家网约车企业曹操出行也在发力自动驾驶。董事长刘金良表示,下半年曹操出行将联合吉利、沃尔沃及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自动驾驶供应商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工作,希望在杭州亚运会之前实现载人测试。

国内对于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非常大。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最近,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从顶层设计上为修建自动驾驶专用公路确定了标准和方向,中国自动驾驶公路的首个国家标准可能即将出台。

长沙市之外,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也都纷纷放开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上路测试,发放了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北京是国内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最长的城市,达到200条道路699.58公里。截至2020年6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里程已超过158万公里,已累计向13家企业77辆车发放临时号牌。

自动驾驶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据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自动驾驶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并将使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流动性利润至少增加600亿美元。

随着巨头纷纷进场布局自动驾驶,行业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会全面展开,高精度地图、定位设施、通信设施、交通感知设施、自动驾驶监测与服务中心、网络安全等领域都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活力。在国内无人驾驶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驾驶整车龙头有望受益。多家上市公司也很早就开始布局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