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涂料、按印、绘画,学生们接连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拓印在宣纸上的样式姿态各异。

暑假到了,来自广州从化温泉镇周边村落的20名中小学生上了一周“家门口”的公益艺术课堂。“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艺术走进了乡村生活,让孩子们充分地观察、感受、表现美。”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教师郭嘉欣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有生命力。

一群由基层党员、驻村第一书记、教师和文化骨干人才组成的从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轻骑兵,深入到祠堂前、榕树下、田埂边,灵活运用普通话、方言、客家话,向村民传思想、授技术、育文明。

村民三五成群往莲麻大舞台边聚拢,等待百姓宣讲活动开始,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州最北的乡村播下“文明的种子”。“创业奋斗故事很有启发,村民观念变了,思路也更开阔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轻骑兵代表、从化区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说。

围绕“在哪做”强化资源统筹,广州构建“一站多点”、区镇村三级阵地体系,拓宽文明实践覆盖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了广府金汤厨师邹朝雄,教大家太子参麦冬煲乳鸽汤和三宝肉的做法……”从化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着一群学习做菜的村民。距离30多公里外的格塘村“好日子讲堂”同步“上线”,村民在家可拿起手机边看边学。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学习烹饪、编织等课程,已由新鲜事变成乡村生活的平常事。目前,广州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707个,构筑“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不信神婆信支部,西和村蝶变靠什么?“我们把文明实践做深做实,引入文化产业力量,村民看到致富奔康的希望,也就打心底认可党组织。”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辉鹏说,打造万花风情小镇,吸引50多家花卉企业入驻,塑造花文化品牌,以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大家建设家乡的劲头更足了。

党员群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破败”走向“生态宜居”,乡风从“陋俗盛行”逐步变为“新风蔚然”,“跳出农门”的人才又“跳回农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巩固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基地,群众从中获取精神滋养、凝聚奋斗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唤起农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广州北部的美丽乡村孕育着向上的力量。

8月5日,广州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从化区召开,会议要求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惠民服务、环境保护、扫黑除恶等有机融合,优化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周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