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盛夏,前海。

从前湾一路驶入,掠过沿途两排直立高耸的加拿利海枣树,直至尽头,一块高约2.8米、宽约2.1米的巨型黄蜡石——前海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前海石”映入眼帘。

站立石边,极目远眺。西侧,沿江高速如一道飞虹跨过海面;东侧,错落有致的现代楼厦重新定义天际线高度,一座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已具雏形,再难想象彼时一片滩涂泥泞的样子。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10年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前海,站在前海石旁为前海开发开放谋划部署、把关定向,作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重要指示、肯定“前海模式是可行的”;10年发展,前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以增长约45倍的企业增加值和每平方公里152.6亿元的经济密度,位居全国同类新兴区域之首,焕发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磐石搏浪,风正帆悬。

如今矗立于“特区中的特区”的前海石已是参观者的“必访之景”,慕名前来者众。这不止为一睹见证历史奇迹的巨石,也寄托着人们对前海的期待与希冀,更是新时代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精神象征!

前海石。(来源: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时光倒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中国作为其中重要一员,亟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稳固地区和双边关系。

此时内地与港澳的合作虽签署CEPA及一系列补充协议,但因准入门槛过高和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并未大幅刺激香港服务业“北上”。香港迫切希望拓展内地市场,以巩固其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经过30年高速发展的深圳也面临特区政策优势丧失等竞争压力,急需新的国际化视野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借鉴及对标国际化经贸制度规则,在全球新经济坐标中寻找定位。

背景之下,如何破题?

“前海概念”首次在国家发改委会同广东省编制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时提出。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个未建成即获批的新区,掀起开发开放序幕。

但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不同,前海始于特区而立之年,是在继承经验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自顶端设计、谋定而后动”的改革状态。不仅要引进来、走出去,还要在体制机制上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而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2012年7月,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支持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同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深圳前海。

此时前海还是一片滩涂,正在进行围海造田的基础作业,整个园区最为显眼的便是海堤旁高大的前海石。总书记与众人在此合影,留下“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但是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的祝福,作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重要指示。

这极大鼓舞了前海基层干部开拓创新的激情,前海石成为前海精神的重要象征。翌年,前海落成首栋新建建筑——前海展示厅,前海管理局则整体搬迁至一组由333个废旧集装箱组成的前海临时建筑群,实现在地办公,再现特区开荒创业时的激情。

2013年,前海基本完成填海,初步具备新城建设条件,开发开放建设,特别是对港合作开始提速:

全国率先破冰启动跨境人民币贷款、出台独有的“双15%”税收优惠政策、首创“港籍调解”“港籍陪审”制度、实施惠港利港“万千百十”工程、落户中国首家内地与香港联营律所……

这期间,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国际经济合作愈发重要,加速资源要素流通势在必行。建设自贸区成为推动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核心即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为全国性改革提供巨大示范效应,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前海再次肩负起国家使命。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前海蛇口片区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正式挂牌运作,前海开启“合作区+自贸试验区+保税港区”的三区叠加模式。

几乎同时,为配合前海桂湾河水廊道工程,前海石向南平移300米,新置于前海“门户大道”前湾一路尽头、海滨休闲带上。这也从侧面印记着前海的建设:

2015年,前海新城建设提质提速大会战正式启动,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大开发大建设持续掀起高潮,一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即相当于过去5年总和。前海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也“全面爆发”,并逐步形成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条件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区域开发建设“前海模式”。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6年再次视察前海,又一次站在前海石前,看着满眼的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高楼林立,充分肯定“前海模式是可行的”。同年12月31日,又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再次肯定“深圳前海生机勃勃”。

数据显示,前海平均3天推出1项制度创新成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56.2%。2019年前海注册企业增加值达2288.99亿元,较2013年增长44.9倍,年均增速高达89.2%,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和税收密度分别为152.6亿元和28.5亿元,均位居全国同类新兴区域之首。其中,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税收占比约15%,成为与香港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

2019年,在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14次直接提及前海,并以专节列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篇章之首,提出“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而前海也进入深化拓展“前海模式”的新阶段。

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深圳市复制推广,也助力前海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夺取战疫情、稳经济的“双胜利”,实现外资外贸等指标逆势大幅增长。

“对标全国同类新区和开发区,前海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所达到的速度、质量、效益和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再次创造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长田夫说。

但前海的探索脚步远未止步。两个月前,前海石东侧的前湾一路两边竖起百余根“樊花”造型的“杆”,“蕊瓣”里藏玄机,5G基站和灯屏线数字设施都嵌入其中,这是集“照明、监控、交管、通信、应急”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路灯,也是前海新基建的缩影——

作为全国首个实现5G全覆盖的自贸区,前海把握当下新一轮科技产业浪潮,在颠覆现有产业组织形态、重塑全球技术经济格局的数字化重大变革加速到来之时,提前搭建未来数字时代的底层支撑、基础研发、源头创新等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而新基建恰是推动前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新动能,既可推动前海联动香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也将带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前海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集聚、城市新中心建设等注入新动力。

如今,前海石已升级规划为前海石公园,以“磐石搏浪”为设计理念,保留原场地铺装风格,拼贴波浪纹路面。“搏浪”代表着前海变迁、深港合作、活力创新;“磐石”则代表扎根深圳,圆梦前海。而其目之所及,206栋封顶建筑、77栋100米以上高楼,一座高水平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正在加速成形。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站在深圳特区40周年和前海10周年的新起点上,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前海正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从“创业十年”昂首阔步迈向“黄金十年”。而这一切,前海石仍将继续见证!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