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蛇口:蛇口“春雷”响彻全国,引领改革开放风向
深圳蛇口新貌。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为改革开放破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路,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特区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寻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奋力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为深入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经验、记录新时代新征程、对未来发展献计谋策,南方日报派出多路记者开展深调研,启动“经济特区建立40年启示录”全媒体报道,今起推出“先行:特区从这里起航”系列,敬请垂注。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蛇口微波山脚下,时间广场12个金色大字标语历久弥新,四周川流不息,中集产城、南海大道沿长线、深圳地铁12号线等项目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让人仿佛回到经济特区建立之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说过:“中国的开放是从边缘开始的。”
先有蛇口,后有深圳。1979年7月8日,改革开放“第一炮”就在蛇口打响。自此,码头现、高楼起、凤来栖、百业兴。一马当先的蛇口成为经济特区的“试管”,敢闯敢试的“蛇口精神”也引领全国风潮。
如今,经历过辉煌与沉寂的蛇口,携手前海再次登上中国改革开放舞台的最前沿。蛇口所在的南山区,也崛起为全国经济强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
40年前,从蛇口起航,深圳经济特区乘风破浪,书写传奇;40年后的今天,迎着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风口,深圳前行的脚步依然铿锵。
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
以天为幕,以光为景。8月26日晚,深圳人才公园,826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展示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一句句响亮口号时,蛇口居民李晓华快速摁下手机相机快门,留住这美丽瞬间。
1981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
这些口号所代表的“蛇口精神”,至今镌刻在人们心中。
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业区正式开始运作。袁庚任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蛇口工业区随后开始轰轰烈烈地招商,凭借着当时最为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大批港商外资落户。
但是这一切与蛇口走工业化之路的宏伟蓝图还有很大差距。袁庚开始寻找、思考、捕捉蛇口改革开放的精魂。
此前,袁庚初到香港时,为了业务发展需要,曾购买过一栋大楼。他与卖主谈妥后,约定在星期五14时预付定金2000万港元。当日,香港卖主如期而至,但汽车停在门外一直没有熄火,等办完交易手续接到支票后,立即安排专人跳上汽车直奔银行。原来,之后两天是周末,如果当日15时前不能将支票交给银行,3天就会损失近3万元的利息。“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开始在他脑海中萌芽。
1981年底,一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竖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虽几次摘掉几次竖起,最终响彻全国。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撰文称,自己十几岁时第一次来到深圳,看到了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内心立刻被深深地震动。“这是当年中国整个政治经济环境下不可能听到的大胆想法,但又像夜幕中的一道闪电、春天里的一声惊雷,时不我待,深圳从此成为全国的创业热土。”
1982年深圳全貌。
现代经济的超级孵化器
“960万国土疆域不显蛇口,数十载改革开放史必述蛇口。因为蛇口是和一个大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的展览前言,引人留步。
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迈出了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公开招聘企业管理干部,实现国内人事制度的重要突破;率先实行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改革方案……仅在1979年到1984年间,蛇口就孕育了24项“全国第一”。
正是这些“第一”,催生了震惊世界的“深圳速度”,最终沉淀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累累硕果。
在知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看来,彼时的蛇口,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试管,更是现代经济的一个超级孵化器——新观念、新思想、新模具、新产业、新人物的诞生之地。招商、平安、华为……无数巨头从蛇口走出,最终走向世界。
“企业携带着蛇口精神离开,让蛇口敢闯敢干的精神辐射到更为广阔的天地,这是蛇口孕育出的能量。”蛇口社区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陈风说。
20世纪80年代在蛇口工业区工作的林小静。
“我一直住在蛇口,工作在蛇口,见证了蛇口的变迁,蛇口的变化已经让人震惊,再回看深圳,变化更大。”蛇口工业区老职工林小静说。
蛇口所在的南山区,也换了人间。
深圳湾畔,曾几何时是一片滩涂,现今高低错落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雏形初现。
行走在滨海大道一带,科技与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腾讯、恒大、大疆、顺丰等本土知名企业扎堆,苹果、思科、微软等世界500强的研发总部,以及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鳄”都早已抢滩入驻。
特区四十载,南山三十年。南山的成长始终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同频共振,崛起为全国经济强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缩影:成立短短30年,GDP增长78倍,2019年GDP达到6103.69亿元,以1/10左右的人口和土地产出了超深圳市1/5的GDP,上市企业达174家,总量稳居全国区(县)第二。
特区精神驱动深圳加速前进
“没有改革开放的精神,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没有冲破体制的创新,不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今天的深圳,中国就不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曾这样说。从10年前的“再造新蛇口”,到如今的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蛇口已不再是工业区,而是现代化、国际化、宜居宜业的临海揽山的新城。
站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风口上,鹏城正振翅翱翔,前海蛇口将成为深圳未来的中心城区。
依托蛇口的区位优势、超前的产业定位、创新体系、交通规划和比肩国际都会的人文配套,今年初,南山区提出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以赤湾片区、太子湾片区、蛇口片区为主要承载区,瞄准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港口经济、邮轮经济等产业方向,打造12平方公里左右的蛇口国际海洋城。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发端于蛇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将继续引领着一代代特区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驱动深圳加速迈向全球标杆城市。
如今,林小静已经退休,作为穿红马甲的城市志愿者活跃在社区中。她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美,居民生活越来越好,同时希望更多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让这座青春之城更有温度。
退休后的林小静。
■亲历者说
招商局档案馆、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乐俊人:
干部制度改革:不唯档案凭实干
沿着美丽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每天坚持步行锻炼,风雨无阻。“这里的风景美、环境好,每天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变化。”曾任招商局档案馆、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乐俊人很享受在深圳的退休生活,由衷地喜欢深圳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干了7个月就“跳级”成了处长
35年前,在吉林长春工作的他,观赏了故事片《他在特区》后,对改革开放的蛇口有了向往,随后通过调干的方式来到蛇口。“当时的蛇口工业区已经初具规模,最高的楼就是南洋商业银行,没有特别的繁华,多是低矮的厂房,引进的港资、外资企业比较多,大街上见到的多是热情洋溢的打工者。”
刚到蛇口就面临着找工作,作为原来“体制内”的干部,他感到不适,但又认同这种用工制度的合理性。“不唯档案仅凭实力,蛇口在全国率先开启用工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让有实力能干事的人可以凭本事吃饭,彻底激发了人的活力。”
乐俊人实际上也是制度改革的受益者,1985年2月底进入工业区办公室,当一名普通秘书,到了9月就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当上了工业区党委宣传处处长。
“不论资排辈、量才用人、破格用人,干部制度改革展现出一种新制度的活力。后来工业区还探索过干部不仅‘能上’还要‘能下’,在一个岗位上‘无功便是过’,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成绩来,就是过失,就会被调岗。”乐俊人认为,正是这种开放、大胆的思维,让蛇口工业区进入激情创业的火红年代。
如今,深南大道一带高楼林立,已成深圳经济重镇和中心城区。
蛇口各项起点都比较高
在乐俊人看来,蛇口工业区早期的建设,无论是园区规划,还是招商引资的标准,乃至民生事项,起点都比较高。
随着“五通一平”尘埃落地,招商引资伊始,蛇口工业区就明确提出吸收外资“三个为主”“五不引进”的方针,坚持引进高科技和先进管理水平的工业企业,不引进来料加工的企业,不引进污染环境的项目,让蛇口成为外资、港资先进企业的集聚地,三洋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地蛇口。
“蛇口乃至深圳能够走到今天,取得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都是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乐俊人表示,蛇口不仅是深圳的蛇口,更是全国的蛇口,蛇口精神就如蝴蝶扇动翅膀,引领着全国不断向前发展。
乐俊人说,改革之初深圳是个小地方,现在是个人口千万级别的大都市,未来如何处理各种产业的均衡搭配、优化城市的系统管理、满足各种人群的安居乐业,更考验智慧,需要认真思考。
南方日报记者丁侃胡良光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