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广东经验 谋“三农”巨变
在潮州饶平县举行的消费扶贫系列活动上,农户载着龙眼赶到现场。资料图片
梅州大埔蜜柚上月开采上市,村民挑着刚采下的蜜柚回到围龙屋。陈楷进摄
韶关乐昌白平村利用辖内竹林打造美丽乡村“名片”,村容村貌大为改善。资料图片
●中国命题
国家“十三五”任务摘要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
●广东实践
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
2016年以来,广东聚焦全省4000元以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相对贫困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总攻目标,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推动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截至2020年6月30日,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创造了解决相对贫困的广东经验。
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坚持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总体上看,全省‘三农’领域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也将顺利实现。
▶从上到下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9月,广东再次召开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向各地级市再安排收官阶段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稳岗就业、兜底保障、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是广东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从上到下凝结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的体现。通过严格落实“省负总责、部门联动、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起来,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通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入到向贫困宣战的队伍中,广东在脱贫攻坚中妙招不断,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在广东结出了累累硕果。
“十三五”以来,社会各界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全国“扶贫日”等平台认捐善款220多亿元。“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重点推进,通过深化结对帮扶、村企共建,9115个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6.5亿元。同时,珠三角6市累计向粤东粤西粤北12个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帮扶相对贫困户11.82万户、36.78万人。
▶从无到有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相对贫困
一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率先开展精准扶贫探索,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实行精准施策、靶向疗法,累计减贫247.6万人,在“十三五”到来前便率先完成国家标准下绝对贫困减贫任务。
但广东并未满足于此,主动“加压”,开始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新路径。
“十三五”以来,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不断推进,以2277个相对贫困村为重点,村均投入1500万元,全面加强贫困村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基层组织等建设,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推动贫困村从“后队变前队”。
截至2019年底,贫困地区农网改造、贫困村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全部完成,村村通自来水、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加速推进,2277个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贫困村“后队变前队”目标基本实现。
另一方面,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在探索建立中。广东始终坚持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利用扶贫资产管理公司对所有扶贫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将扶贫资产分级确权给县镇村,界定资产权属,做好登记管理,明确运营主体、监管主体、利益分配,实行滚动投资、多重监督,确保扶贫产业项目可持续、扶贫资金使用规范有效、扶贫资产长效发展。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也日益常态化,广东落实“四不摘”要求,将现行帮扶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稳定至2021年上半年,做好与“十四五”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衔接。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和帮扶,制定《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加强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强化综合保障、扶志扶智和科技扶贫,及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强化投入重农强农格局基本形成
2019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出台,广东根据条例精神,积极探索党管农村工作机制。
“‘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得到前所未有提升,广东重农强农格局基本形成。”业内专家指出,省委建立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设立组织、产业等10个专项组,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专责推进各领域工作;投入保障还得到强化,省级财政十年计划投入1600亿元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2018年以来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以较大幅度逐年增加。
“广东聚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上述专家分析,广东坚持龙头带动、特色发展和创新先行,目前已创建14个国家级、16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民就业123万人,基本建成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联农带农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全域规划建设助农体系,已建成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106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1032个,“全省乡镇实现银行网点、保险服务100%全覆盖,行政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100%全覆盖”。
●数读
●2016年以来,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到脱贫攻坚
●“十三五”以来,社会各界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全国“扶贫日”等平台认捐善款220多亿元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重点推进,9115个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6.5亿元
●珠三角6市累计向粤东西北12个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帮扶相对贫困户36.78万人
●截至2019年底,贫困地区农网改造、贫困村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全部完成
●2277个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贫困村“后队变前队”目标基本实现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促使全国111个地市(州)加入合作共建行列
●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08个,加工企业71家,配送中心(分中心)15个
●截至目前,广东创建了1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了“一县一园”
●截至今年8月底,2018—2019年100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1369.55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超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