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板11周年,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板11周年。从首批28家到如今871家,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占A股总数21.42%,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今,已经步入注册制时代的创业板,又收到深圳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政策“大礼包”——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等。如何将创业板办出更大优势和特色?这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打造创新资本中心、建设国际一流交易所的新命题。
创业板公司增至871家
在当前的创业板,高质量发展群体正在显现。11年来,创业板公司从28家增加至871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1.42%,总市值10.40万亿元;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4.7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0.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集效应明显,聚集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新经济标杆企业。2019年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57家,市值超300亿元的公司52家。
在创业板上,资本工具实现了助力企业做优做强的功能。截至目前,创业板IPO融资金额累计达4889亿元;共257家上市公司实施完成304单再融资,募资金额达2863亿元;312家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完成444单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4144亿元,募集配套资金超过138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首单小额快速融资项目,从提交申请到注册通过仅用时8个工作日;首单重组申请,审核及注册实际用时仅31日。
康泰医学董事长胡坤表示:“上市创业板对公司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募集资金项目投产后,公司现有的医疗设备生产能力将大幅增长,生产销售规模将扩大,且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周期将缩短。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生产能力,公司后续持续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大大增强,从而综合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创业板也帮助投资者分享了新经济成长红利。创业板公司11年累计分红近1900亿元,占净利润比例超25%,累计实施股份回购121亿元,657家公司复权后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100%,投资者获得良好回报。49家公司被纳入MSCI指数标的,196家公司被纳入富士罗素全球指数标的,创业板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
创业板已经成为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创业板公司年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高新技术企业达802家,占比92%,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569家,占比65%,696家公司拥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技术,超百家公司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近百家公司拥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余家公司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同时,创业板持续活跃并壮大风险投资市场,498家公司在上市前累计获得442亿元的创投机构投资,以目前股价模拟测算投资增值近16倍,创投资本获益退出后又重新投入早期创业创新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创新与资本良性循环。创业板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汇集和留住人才,加速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创业板共532家公司推出962单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数量85.07亿股。创业板某专业技术服务行业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后,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对企业的管理层而言,赛道比之前更加宽广,拥有更多的资源,有助于管理者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注册制试点服务成长型创企
今年,创业板迎来试点注册制的重大改革。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改革正式启动。8月24日,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顺利上市。
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全说:“在这次注册制改革中,创业板取消了盈利指标等多项上市条件,这一点在创业板注册制推出时说得非常清楚——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肩负着支持实体经济和全面推进注册制的双重重任,也可以说,没有成功的创业板注册制,就没有成功的A股资本市场注册制。”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为深圳资本市场先行先试发放了一揽子政策红利“大礼包”。
深交所表示,将坚决扛起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责任,将创业板办出更大优势和特色,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推动形成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张艳见习记者周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