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以“四化”探索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
■“粤治”案例走访
南方网讯近年来,韶关市坚持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的城市基层党建新理念,聚焦提升社区党组织快速反应、精准落实、服务群众的能力,实行信息化赋能、实战化动员、规范化管理、动态化追踪,打造党员下沉社区管理平台,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起了“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推动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主动融入城市社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信息化赋予基层治理新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韶关市委从2020年1月28日开始持续组织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全市6万多名党员在社区一线当起了疫情防控宣传员、排查员、管理员、督导员、防护员、服务员、卫生员、资料员。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为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不足、党组织统筹能力弱等基层治理短板,2020年4月韶关市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的工作方案》,建立了“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开发“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微信小程序”,搭建“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云吹哨平台,推动全市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常态化制度化,以“信息化”之哨赋予基层治理新活力。
实战化规范化破解管理难
近6万人次到社区报到,开展3万多次活动……韶关通过实施“三个双”顶层设计,形成实战化动员力。采取“线上自选+调剂”“双选”方式确定报到地点,确保每个社区工作力量都得到有效满足。实行网格党组织专兼职“双团队”运行,提高报到党员的组织化管理水平。实施党员、群众“双发动”,提高党组织组织动员力。全市292个社区(含59个城中村),平均每个社区有约200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定点志愿服务,增加了近40倍的社区工作力量,大大提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此外,韶关还着力构建“三八八”基层党建常态工作法。通过突出三项“吹哨”重点任务,确保社区党组织“吹哨”有的放矢;列出八大方面具体职责,让在职党员报到有位有为。
动态化联动跟踪问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必须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必须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理的方方面面。针对社区“哨声”音量小、回应少等问题,韶关建立联动机制,依托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平台,完善跟踪问效制度。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合政法、住建、公安、民政、自然资源、消防、工青妇等单位建立定期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利用街道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等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平台,发挥区域统筹协调功能,实施综合执法、综合服务进社区,对一线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居民获得感。
专家点评
此次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韶关抓住这一契机,创新了党员下沉社区的办法,探索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
“全市1794个单位、6万多人到292个社区报到,涉及服务时间、内容、人员、项目、时长等庞大数据量,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靠‘人工方式’无法实现及时地上下联动、互联互动、精准对接、共建共享等。”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晓辉认为,信息化手段是韶关基层治理创新的基础支持,体现了大数据智能化的现代化治理新要求。
“韶关这个创新案例,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两个创新、三级网格、四个特色、五级联创。以‘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党员下沉社区为主题,通过数字平台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提升三级网格化管理水平,突出四个特色,最终实现了基层治理‘市、县区、街道、小区、楼宇’五级联动。”孙晓辉说。
南方杂志记者张亮黄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