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就在前几天,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阿拉法特·阿合买提江和队友拿到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汽车营销项目二等奖。“我们平时互相加油打气,配合也非常默契。”阿拉法特兴奋地说。
今年18岁的阿拉法特正在读高三。目前,像他一样生活在广东的少数民族同胞有近500万人。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见证、参与了广东数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
广东是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入最多、增长最快的省份,现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逾400万,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0%。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广东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把高质量发展变成现实,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来了就是广东人!56个民族齐全的广东,民族团结之花竞相绽放。
●南方日报记者王聪通讯员粤民宗
“三混合”在校园中结出甜美果实
“计时,开始!”日前,记者走进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场地,看到该校汽车运用维修专业的学生正在模拟比赛。作为拿过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前辈,阿拉法特认真地给学弟学妹们讲解技巧、传授经验。
15岁时从家乡新疆伊犁州新源县来深圳读书,阿拉法特通过刻苦学习、训练,在国家、广东省的学生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还曾被评为“广东省三好学生”“深圳市优秀学生”。“我把这些好消息告诉爸妈,一家人都替我开心。”他笑着说。
办好内地民族班是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据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内职办主任兼汽车部部长卢瑞满介绍,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物流专业招收深圳本地生源和内地新疆中职班生源。“我们和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开展合作,共建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当时我和阿拉法特等小伙伴坐同一趟火车来到深圳。”哈萨克族姑娘叶勒多斯学的是物流专业。她告诉记者,自己现阶段目标是考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
学生们的成长,卢瑞满都看在眼里。“他们可以考大学,在广东就业,或者回到家乡。有了一技之长,人生路更加宽广。”
聊起未来的规划,阿拉法特眼里闪着光。“我成绩不错,想先考上广东的技工院校,毕业后准备创业,做汽车维修行业。”他说,“这个行业在家乡前景越来越好,希望用自己所学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少数民族学生来粤学习、生活,由于语言、饮食、气候等方面的差异,起初会不适应。“从2016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内地民族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用餐,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交融更加密切了。”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我国内地藏族班已办了30多年,中山市实验中学从本世纪初开始接收西藏学生。受疫情影响,今年该校的一些西藏学生寒假没有回乡,老师们便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我们在南云菲老师家吃了年夜饭,还收到红包。”第一次在中山过年,给西藏少年洛松桑旦和达瓦旦增留下美好的回忆。
南云菲告诉记者,在线上教学期间,西藏学生们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忙把新学期教材分配包装并快递出去,收到教材的学生及家长纷纷在微信群里表示感谢。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民族团结在广东校园中结出甜美果实。
在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课余时间会有哈萨克族学生弹起欢快的民族音乐,优美的音符让心与心贴得更紧。“食堂里的一些粤菜也深受少数民族学生喜爱。”该校副校长饶畅说。
每年10月,佛山市实验中学西藏班都要举办金秋文化节,开展西藏特色美食品尝、藏族服饰试穿、藏族风情与习俗展等活动,加深汉族学生对西藏的了解。
同一个梦想让他们聚到一起
午饭时间,马世雄在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翰岭社区开的西北菜餐厅迎来送往,这个20多年前离开甘肃的回族汉子,早已是一名“老深圳人”。他的汉族妻子罗淑贞平时帮忙打理餐厅,她说:“是深圳的创新创业潮让我们相遇。”
俩人都是在1997年来到深圳。头几年,马世雄在饭馆里当学徒,学习拉面、烤羊肉串等;离开福建老家的罗淑贞,起先是在深圳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们之间本没有什么交集。
后来,出师的马世雄出来单干,在翰岭社区摆路边摊。攒下钱后,他租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门面店,并且越做越大。机缘巧合的是,罗淑贞当时也辞去工厂里稳定的工作,下海开了一家小吃店,店址离马世雄的小饭馆不远。
“那些年为了拉客,我们俩没少较劲。”罗淑贞笑着说,奇妙的缘分让俩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早在二十年前,罗淑贞就已凭借企业招工的条件入户深圳,婚后马世雄也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深圳人。不仅如此,他们的事业也结合到了一起,餐厅面积不断扩容,如今已是社区里最大的餐厅之一。
因为相同的事业而相识、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类似的故事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每天都在发生。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云南德宏的贡米……”面对多台移动直播设备,佤族汉子岩望和壮族姑娘韦晓蕾为农产品卖力吆喝。“大家可以点击右下方的链接,通过‘石榴子’小程序购买哦……”
他们推销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之前云南家乡的亲戚给我打电话,说今年百香果、大米卖不出去,我想电商、直播带货或许能够解决问题。”深圳石榴子助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孔丽说,虽然她已在深圳经商多年,但打造电商平台,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通过深圳市民族团结促进会的呼吁,各行各业的会员也加入到这项助农事业中来。
韦晓蕾江西老家的农产品销售也遇到难题。目前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做老师的她,在课余时间变身带货主播,帮助江西等地农民卖货,加快脱贫致富。
“总书记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号召我们各族群众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这个创业团队来自多个民族,比如我是景颇族,所以就给这个助农网络平台起名‘石榴子’,鼓励大家团结奋斗。”孔丽说,今年6月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已经链接了来自广东、广西、山东、云南、新疆等地的农产品,销量也一直在增加。
岩望已在深圳打拼20多年,在得知这个创业想法后,立刻加入进来。“每卖出一件东西,心里都非常开心。”他说,这也是自己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的一份力量。
共建美丽家园成为自觉行为
傍晚6时,在东莞市南城街道宏远社区的“民族志愿之家”,一些不同民族的居民准时聚到一起,排练起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据宏远社区居委会主任徐治明介绍,该社区居住着汉族、壮族、回族、满族、苗族等十多个民族的居民,他们有的已入户东莞并在这里定居。
在广东,多民族散杂居的街道、社区还有很多。据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民族宗教、民政部门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创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动各民族人民在社区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融合,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目前已创建两批105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企业,广州、深圳、江门、中山等市创建了150多个市一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企业。
随着城市化节奏加快,社区里的邻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了促进居民间的沟通联系,我们定期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制作、美食交流等活动,营造多民族群众共居共融的氛围。”徐治明说。
近些年,随着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的深入推进,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
前些年,马世雄的餐厅曾把烧烤炉子摆在店外,造成一定的烟尘污染。后来,翰岭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沟通,并指导厨房改造。如今,餐厅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生意也越来越好。“街道帮忙解决了大难题,以后我会更加用心地保护好深圳的城市环境。”马世雄说。
苗族青年姚嘉权20多年前来到东莞,从宏远社区的一名普通保安成长为保安主管,如今已在该社区定居,一家人其乐融融。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拯救跳河轻生女子……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姚嘉权是多次见义勇为的英雄。曾经有一次,他与两名飞车抢夺歹徒搏斗,面部受伤,流了很多血,但他强忍疼痛,最终将歹徒制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广东各民族群众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并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阿尔泰和爱人都是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的医生,儿子是横沥镇的民警。今年,阿尔泰一家原本打算在春节前回内蒙古老家,但疫情突袭,他们毅然退掉机票,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家三口整个春节连一次像样的团圆饭都没吃过。
“这些是刚做好的饭菜,趁热吃!”疫情期间,来自青海的回族同胞马英曾和家人一起制作“爱心餐”,免费送给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他动情地说:“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我们共同组成中华民族。深圳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一定要尽己所能守护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