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周,三场盛会在广东接连举行,且都与数字经济、互联网、制造业关系密切。

11月25日,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在深圳举行;11月26日,2020世界5G大会在广州开幕;同日举办的2020广东省制造业发展年会暨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峰会上,发布了《2020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

就在11月28日,省政府网站对外发布的《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提出,通过3年左右的探索实践,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广东已经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举足轻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广东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还将做出哪些探索?

浪潮的方向▶▷

让数字与机器互联共生

三场大会上专家和企业家不约而同都提到了关于广东新制造的一些新名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说,“数字孪生”是在5G等技术发展之后的又一应用,将是新一代智能制造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说,5G+AI打造的工业互联智能体,可以让工业企业实现真正互联,实现新制造;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王晓刚说,5G将开启人机协同,重构全球科技领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句话概括,通过数字、互联网,在制造和使用机器方面,我们正在变得更加“随心所欲”。

然而,人与物、物与物、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仍常常处于互不知晓的状态,由此易造成供需信息不透明、生产效率提升遭遇瓶颈、生产成本特别是新产品研发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5G、工业互联网也许是打破这一天花板的利器。

湾区的优势▶▷

产业升级带来海量需求

从单个产业看,自蓬勃兴起到逐步成熟进入稳定发展,是客观规律。但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现象越来越引人关注:很多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再次焕发新机。

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透露,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非常快,过去3年增长了1.6倍。

这正源于广东在制造端的强大实力:2020广东省制造业发展年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5.02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为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带来海量需求。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认为,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制造定位一定要在C端首先突破,打造一批知名的品牌,“完整的供应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此提供了更多机会”。

“看全世界的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很多时候你就看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说,以他20多年的从业经验看,粤港澳大湾区有能力将制造与应用紧密“锁”在一起。

广东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路在何方?就在大湾区蓬勃的市场需求里。

产业的跃升▶▷

顺应趋势加强自主创新

从产业经济发展的周期看,往往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科学发现或重大领域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少数创新创业者推动实现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加入,逐渐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三场行业盛会显示,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广东制造企业的“标配”。

以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为例,其主题是“数字赋能、集群转型”,关注的是产业集群如何数字化转型。

作为制造强省,广东率先出台政策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累计推动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前10月广东经济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今年1—10月,广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9%,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36.4%,增幅提高4.7个百分点。

加强自主创新已经是广东企业谋发展的“必修课”:2020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为485家,占比97%,比2019年增加30.2个百分点。

《2020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也显示,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增加,持续驱动着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3%以上累计企业数占比77%,比2019年增加24.2个百分点。

在广东,企业在创新赛道上快速奔跑,软硬创新环境也在不断夯实。

在新基建领域,广东领先全国:截至10月底,广东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11万个,5G用户近2700万户,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在政策方面,广东更是动作不断。今年9月底以来,广东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以及2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刚刚发布的《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提出建设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全国标杆等六大重点任务……这些都为广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了更优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王彪彭琳李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