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上线省政府门户网“政府工作话你知”访谈栏目,介绍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目前广东9项生态考核指标已完成8项,臭氧治理也取得初步成效。

21个市空气质量全部达标

2018年开始的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今年)即将收官,当前已我省治污攻坚工作进入最关键、最艰难的冲刺阶段,全省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如何?鲁修禄介绍,从环境质量数据看,9项生态环境考核指标有8项提前完成和按期完成。

其中大气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21个市空气全部达标,继续领跑全国,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7.5%,比去年同期提升4.8%,细颗粒物(PM2.5)今年又出现了全域达到世卫组织标准,目前为21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也持续改善,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7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3.1%,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实现阶段性“清零”。同时,饮用水源保持百分之百达标,实现了好水更好,差水变好。

鲁修禄也直言,当前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如大气臭氧防控仍面临挑战,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仍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还很艰巨,生态环境的全要素提升才刚刚起步。接下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努力在低碳发展、美丽海湾、碧道建设、大气质量、治理能力方面发力。

臭氧评价浓度下降13.5%

近年来,臭氧已取代PM2.5成为影响我省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也是面临的治理难点。

鲁修禄介绍,今年1—10月份,臭氧作为全省首要污染物的比例超过70%。臭氧污染的控制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沿课题,广东臭氧污染问题早发现、早部署,积极探索以臭氧为核心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2010年以来,在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全省实施臭氧产生的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控制,先后开展了三轮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工作,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集装箱等5个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标准,先后将4700多家企业纳入整治清单,1012家重点监管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治理,5000多家加油站已开展第二轮强化治理。

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等技术专家团队对重点城市VOCs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精准指导,提升治理能力,开展VOCs排放动态精准监测,强化重点污染源精准管控。

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臭氧评价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综合气象因素影响,臭氧评价浓度的下降,印证了全省VOCs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安全处置医疗废物9.4万吨

鲁修禄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全力做好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设施设备安全的运行管理,确保了医疗废物和废水得到安全处置,防止了二次污染传播。

根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全省疫情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严格实行“专人专车”管理,从定点医院等收集后直接运回辖区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优先进行安全无害处置,严格做到“日收日清”。同时,强化环境监测,严密监控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急处置单位、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持续强化对集中隔离点和接收集中隔离点污水处置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染防治监管。

据统计,今年1月20日至10月31日,全省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约9.4万吨,其中超过4600吨疫情废物(国家自2月5日起要求统计)全部实现“日收日清”。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持续提升,截至10月底,全省集中处置能力579.4吨/天,较疫情前增长83.47%,组织21个地市摸清全省有效应急处置能力达370.4吨/天,可保障兜底应急处置需求。

做好“六稳”“六保”,进一步深化环评简政放权,加大环保服务力度,解决民营企业生态环保需求,实行环保审批和环境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制度,将6000多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支持复工复产9条”和“统筹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控攻坚20条”。

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通讯员粤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