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广东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7% 比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
时隔三个多月,回想起9月12日15时那一幕,中科炼化炼油三部主管袁来深依旧忍不住心跳加速。
99.99%!当监控系统显示屏的数值一路攀升,并最终定格在这个数字时,袁来深长舒了一口气。这标志着1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煤制氢装置全流程终于打通,德国鲁奇低温甲醇洗技术在没有外国专家到场的情况下,顺利产出高纯度氢气!这正是他和项目团队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几个月的成果。工期没有延误,项目建设得以如期推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从珠江口到东西两翼,从绿色石化到5G新基建,一大批重大项目正争分夺秒,抢抓年底施工黄金期全力冲刺。今年1—11月,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约8188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17%,进度比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预计12月单月进度将继续保持在10%左右。加上纳入重点项目计划管理的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将超过9000亿元。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
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复杂国际形势等一系列不可预见风险挑战下,广东重大项目建设逆势而上,有力支撑全省经济平稳增长,破浪前行!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跑”▶▷
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作为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投产的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6月16日在湛江“云投产”。按原计划,4月外国专家就会提前入场,现场指导17套进口设备的调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严重拖慢了开工进度。
工期就是“军令状”,怎么办?
与时间赛跑,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经过与厂家多次沟通,中科炼化获自主开工授权,由外国专家提供视频指导。设备调试难度大、周期长,光是低温甲醇洗单元的设备调试,就有3590个数据测量点和19台容器的器内检查,要对2081个测量偏差点进行整改。
在数不清多少次的视频沟通之后,技术人员铆足了劲,逐步逐个攻克技术难关。“原本外国专家需要花60天才能指导完成的调试,我们花了45天就完成了。”袁来深话语中掩不住的兴奋。
冬日的晨曦中,上月底刚开通的“和谐号”列车C4706次呼啸驶往白云机场北站。不远处,总投资544.2亿元的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从9月27日开工、9月28日白云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印发,到12月7日第四跑道白云区段首期用地移交,项目建设“加速度”的背后,是广州航空枢纽能级的不断跃升——今年1至10月,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机场第一名、全球机场第二名。
从一季度的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8%、上半年实现任务过半目标的57%,到三季度顺利推进的93.6%,这条艰难突围的投资曲线,是全省各地重大项目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最佳诠释,并最终实现了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逆袭”。
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总投资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于今年4月“云开工”。“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市场供应过剩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需求空前降低,给我们行业和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埃克森美孚中国区董事长万立帆感慨万千,“尽管面临挑战,我们仍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一定会用先进的产品、技术,实现对中国长期投资的承诺。”
在湛江东海岛,5月底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正式打桩开建。“从谅解备忘录签署到首批装置开建,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简直难以置信!”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新一体化基地负责人林汉平说,目前项目正稳步有序推进。“我们有信心按计划在2022年底前推出首批‘湛江制造’的产品。”
重大项目频频落户,看中的是面向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广东“十四五”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在全球率先由负转正,从根本上稳定了外商投资中国的预期和信心,不少外企更是将中国、广东作为理想的投资优选。外资看好广东,不仅基于当前稳健复苏的经济,更因为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带来的长久机遇。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的背后▶▷
抓住了点就带动了面
粤北群山环抱,山风凛冽,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火热。不久前,高达60米的上库大坝完成填筑沉降,标志着项目建设又完成了一个重要技术节点。
作为省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120亿元,是梅州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基建工程。“作为清洁能源,这个项目建成后既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也能拉动当地旅游发展,不仅是‘六稳’‘六保’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的有力抓手。”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样是百亿元级的项目,放在发达地区,和放在粤东西北地区的意义是大不同的。广东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正需要越来越多高质量的重点项目落户北部生态发展区,带动当地实现绿色发展。”
如果说粤东西北地区通过大项目来缩小与珠三角之间的差距,那么对于广东来说,狠抓高质量的重点项目同样是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的应有之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外贸大省的广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2019年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在拥有巨大人口红利、广阔消费市场的同时,广东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长期关注广东经济的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认为,推动重大项目投资,不仅是当下支撑经济恢复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手段,更是服务广东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重要抓手。“大项目投资,在近期可以直接形成和带动需求,在远期则能够扩大和增加有效的高质量供给,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这方面广东大有空间可为。”
纵观世界各经济体发展史,实践经验表明,越是经济低迷期,越是加大项目投资力度。
对此,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十分认同。他认为,当前广东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项目,而是经过系统谋划的前瞻性布局,按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注重需求侧管理的要求,针对交通、能源等重要领域,重在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补短板等问题。
“这些大项目对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带动能力往往比较强,对资金投入、人才资源、组织管理和数据资源的要求也比较高。可以说,抓住了骨干项目,就是抓住了骨干企业,就可以促进基础产品、配套产业、服务产业等多链条同步发展,抓住了点就带动了面。”陈鸿宇说,比如湛江钢铁项目所生产的汽车薄板填补了国内空白,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项目所生产的正是国内紧缺的高端化工材料。投资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将带来什么?▶▷
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支撑
今年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多次通过5G视频远程连线,为各地的危重病人进行远程会诊。在11月26日举行的世界5G大会上,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说:“5G时代来到,远程手术、诊断将变成现实。这会提高患病群众的生活质量,释放医生的生产力,甚至改变医疗体制。”
截至10月底,广东建成开通5G基站超11万个,约占全国的15.4%;全省5G用户达2663.74万户,规模均居全国第一。8月17日,深圳宣布建成46480个5G基站,提前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成为全球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
重大项目密集落子,新产业布局悄然成型。
11月初,广东省印发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按照“一体化网络+四大集群+十大工程”框架,推进信息、创新、融合三大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在建及正在谋划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达700多个,总投资超1万亿元。
在黄汉权看来,新型基础设施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高速公路。“任何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新基建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而有些新基建本身也可以形成产业,像5G设备和相关基站建设就需要大规模的硬件生产,也需要企业提供服务,5G大规模商业应用带来产业爆发期,抓住新基建本身就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疫情大考之下,广东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体系加码补短板。
今年6月,广东印发2020年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计划,加大在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农产品流通、城乡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总投资达2140亿元。512个建设项目中,医疗卫生项目占了302个。
在广东省疾控中心内,总投资2000万元的广东省突发急性传染病核酸检测实验室平台正在加紧建设中。中心首席专家柯昌文说,建成后,省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能力将提高到每天5000份以上,带动全省疾控系统应急检测能力提升。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广东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召开,提出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大变局中塑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陈鸿宇注意到,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推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汕汕高铁、广湛高铁、深汕高铁、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核能基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
对此,陈鸿宇认为:“当前正在推进建设的这批重大项目,能进一步增强投资领域的支撑力,正是广东打造战略支点的重要举措。”
放眼未来,一个个重大项目如同广东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先手棋,将催生和支撑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南方日报记者吴哲昌道励李凤祥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