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珠海班”:点燃大山里的新希望
冬至过后,怒江的天亮得晚。怒江州民族中学“珠海班”孩子们抵达山坡课室开始早自习,此时距离日出还有半个多小时。
49岁的杨喜团住在学校3公里外,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半年前,其儿子杨镇储也是“珠海班”一员。作为该校首届“珠海班”毕业生,杨镇储如今在上海同济大学修读临床医学,班上同学均考上“一本”,创下怒江州历史最好高考成绩。
换做是5年前,这样的情景是杨喜团无法想象的。奇迹的背后,广东教师队伍功不可没。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8.04亿元,在云南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把帮扶的精力投到教学方法和学生教师身上。
遥隔山水,无数广东老师走进了云南山谷深处,浇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方法,结出教育事业的累累硕果,在山沟沟里种下了新希望。
峡谷来了广东老师
怒江,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由于教育底子薄,历年的高考中,怒江州在云南省所有地州中几乎年年垫底。
“这边好的生源稍有条件都会送到昆明上学。”珠海支教老师王丹介绍,正因为贫困,怒江州既留不住好学生,也留不住好老师。
杨喜团担心,怒江州并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何况,怒江的学校里还有不少面临辍学困境的孩子,“走出大山”仿佛痴人说梦。
转机出现了。2017年4月,广东省珠海市先期在怒江州泸水一中、兰坪一中两所学校开设普通高中“珠海班”,选派一批优秀高中老师走进怒江大峡谷。
“‘珠海班’重点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物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带来先进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模式。”珠海市驻怒江扶贫工作组教育项目负责人王雨晨介绍。
但珠海已经运用成熟的教育方法,落地大山竟有些“水土不服”。王丹是首批来到怒江的“珠海班”数学老师,据她回忆,不仅课程设置没考虑当地学生情况,刚成立时“珠海班”实行“包班制”,班主任和所有任课老师也都是来自珠海的支教老师。
后来,支教团队很快与怒江的同学们建立深厚的情谊,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当地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安心在“珠海班”学习,班级成绩迅速回升。
2018年高考,泸水一中“珠海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上线率达100%,录取率达96%。
同一年,怒江州民族中学与珠海市第二中学签署协议,增设“珠海班”。这一次,“珠海班”采取混班教学,珠海老师与怒江当地老师并肩战斗。日常教学之余,珠海老师越来越深入参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科研建设、德育机制、学生社团等工作。
去年的高考,杨镇储班上有不少同学收到了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外交学院等高校录取通知书。
一场帮扶改变命运
“珠海班”正是粤滇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广东省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8.04亿元,组织180所学校与云南166所贫困县学校结对。目前,珠海在怒江3所学校开设14个普通高中“珠海班”,已培养优秀学生651名。与此同时,珠海开展职教“2+1”模式,在珠海9所中职、技工学校开设37个“怒江班”,组织1646名“两后生”到珠海接受职业教育,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1387人。
中山市名校长、管理团队、名师等58人组团走进昭通市大关县开展教育帮扶与指导,中山名师帮扶已辐射到大关全县每一个乡镇。坚持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三推进”,中山市招收2894名昭通籍学生到中山免费就读职业学校,帮助31763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
从2019年起,深圳市每年安排2亿元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用于招收2000名昭通贫困家庭学生到深圳就读高职院校。据统计,目前在广东就读的昭通、怒江“两后生”共有9982名。
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唐家华认为,广东的教育帮扶是治本之策,广东在帮扶过程中所带来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对云南省的教育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怒江州民族中学副校长张何林认为,怒江学校的硬件已毫不逊色,真正差别在于教育理念。“珠海班”带来的正是教育理念的改变,影响深远。
“我的爷爷辈是不曾听说过珠海的,如今怒江不仅有大山和大江,也有了‘海’。”“珠海班”高二学生依希动情地说,他们内心已燃起火种,这星星之火必将成为不灭的火炬。
南方日报记者胡钰衎雷海泉李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