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温暖的广州鲜花盛开,到处充满着节日气氛。而在广州市各个酒店集中医学观察点内,依旧忙碌如往常:大巴车迎来送往,身着防护服的“大白”们为入境航班旅客们办理入住、日常服务,全力做好入境人员转运安置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

“秋天总是微凉,但我因你们而暖。谢谢你们,辛苦了,唔该嗮。”在越秀区的医学观察场所流花宾馆内有一面特殊的墙,上面贴满了150多封满怀深情的感谢信。这是入境隔离人员在流花宾馆医学观察期间写下的,记录着在特殊时期里的点滴感受。

从接待第一批隔离人员至今,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所有工作人员坚守岗位,24小时轮班待命,提供入住接待和医疗服务。记者获悉,在过去的300多个日夜,截至2月3日,仅流花宾馆就接待了近5000名隔离观察者。这里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也见证着温情满满的瞬间。

一个女孩“求抱抱”

两扇双层封闭的透明玻璃窗,连接着流花宾馆内缓冲区和隔离酒店的入住区域。2月3日10时许,隔着这扇窗,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边挥手边用语音与缓冲区的同事打招呼。遵循着最严格的防疫规定,这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已运行了300多个日夜。

“到三月时,就满一年了。”看着窗外的绿树,流花管委会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尹建新感慨地说。这些日子里,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时常会来到宾馆的“暖心墙”看看,“这是一段特殊的日子,有太多故事”。

手提蛋糕和水果,戴着口罩的隔离人员笑了;入住的小朋友收到礼物时,开心地与“大白”合影;即将临产的孕妇被工作人员送往医院;来自日本的客人临走时送给工作人员手折的小鸟和感谢信……墙上的一幕幕暖心影像、一封封手写的感谢信,都是驻流花宾馆226专班防疫工作组副组长陈华最喜欢的瞬间。

让陈华印象最深的是当中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在隔离房间内,一个身着防护服的女性工作人员正张开双臂,拥抱着一个女孩。陈华说,这背后,是一段“求抱抱”的故事。

“我很崩溃,能抱抱我吗?”去年6月的一天,驻流花宾馆226专班防疫工作组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一个女孩带着哭腔这样求助。

收到需求后,防疫工作组立即联系了驻地医疗组,由他们派出两名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前往,一边对女孩进行心理疏导,一边拥抱了她。经过安抚,女孩恢复平静。

“‘求抱抱’的女孩背后,反映的是隔离观察者的心理需求。入住后,防疫是第一道关,而在随后的日子里,情绪安抚是重中之重。及时帮隔离人员疏导情绪,留意他们的状态,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日子。”陈华说。

把每一批入住者当家人

在越秀区维度酒店,入住者扫二维码跟着视频学起“八段锦”;在空闲的间隙,酒店里还放起广播体操等音乐,为入驻隔离酒店的人疏导情绪……这都是近一年来,驻点的防疫工作组为入住者疏导情绪的创新之举。

在刚入驻时,一次特殊的接机经历,让维度酒店医疗组负责人、洪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科长黄辉莲留意到入住者的心理需求:“当时,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客人,从坐飞机到回国,一路历经了十几个小时。入住后,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包子,一边讲述着一路怕感染、担心回不来的焦虑。看着他的样子,我意识到,他们需要关爱和倾听,需要换位思考的理解。”

经过了仔细观察,黄辉莲和同事发现,在入住酒店健康观察的日子里,入住者情绪的波动分为四个阶段:疲惫、焦虑、平缓和解除隔离前的焦虑。就此,他们调整了工作方式,不仅设置了24小时倾听热线,随时接听入住者的倾诉电话,还将医疗护理模式转变为关心爱护模式,“把每一批入住者当家人,和他们拉家常”。

日常检测体温的问候语从“您好,量个体温”换作“今天,感觉怎么样”;从喊房号到唤名字、昵称……这不仅拉近了她和入住者的距离,还让她成了隔离观察点里的“解忧大姐”。

“有时,我是家庭纠纷调解员,倾听夫妻吵架、孩子学习不好的烦恼;有时,我是他们的朋友,帮他们疏导在生活上的焦虑。”黄辉莲说。

“黄医生来啦!”如今,每当她开始敲门,即使看不清身着防护服下她的样子,入住的人便能通过声音分辨后热情招呼。对于黄辉莲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平安送出一批解除健康观察的人。

当迎来新的入住者,她的“解忧杂货铺”又“开业”了。“回来就好——剩下14天,把心事交给我们。”黄辉莲说。

南方日报记者郭苏莹冯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