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肇庆的阅江楼是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南方日报记者蔡华锋摄

学生们瞻仰叶挺将军雕像。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肇庆市西江河畔的阅江楼扼西江而立,在初春阳光照耀下,居高临下,更显雄伟,阶梯右侧的叶挺雕像,脚步轻迈,驻刀而立,目视前方。这里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1925年11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在肇庆阅江楼成立。这支2100余人的军队,全团官兵百分之九十九是青年人,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时也不到30岁。

主张“苦练出精兵”的叶挺,在独立团建立后,既管军事训练又管政治建设。独立团如“铁拳头”一般,支援农运,出师北伐,随着南昌起义打响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一路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和革命胜利、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铸就了可贵的铁军精神。

奋斗之路

中国共产党第一把“枪杆子”

“团长叶挺当年就是在这种简陋的小板房办公,他经常秉灯夜读马列主义著作,寻求中国革命真理。他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9岁的四年级小学生李博是叶挺独立团团部办公场景复原陈列的一名小讲解员,对叶挺独立团的革命事迹烂熟于心。

西江侧畔,草木长青。时间回溯到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大会宣言”,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处于国民革命斗争最前沿的中共广东区委,在革命斗争中深切感受到组织由自己掌握的革命武装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彼时,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长兼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等人商议,决定在第四军内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和领导的正规军队。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在肇庆阅江楼成立,1926年1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此后,虽然这支部队几经衍变,番号不停更改,但是其建制、精神传统得以传承,不论在部队还是在民间,人们仍习惯称之为“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缘何在肇庆建团?讲解员曾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客观上,肇庆属军事重镇,这里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后勤部队所在地,部队给养充足,与广东区委的联系便捷,再者这里是水陆交通要冲,扼西江之咽喉,地形险要。主观上,独立团的建团,意在震慑西江一带的反动民团势力,支援刚刚兴起的农民运动。独立团成立之初共有2100多人,士兵大部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青年,是生活困苦的无产阶级人民,100多人的干部队伍,则是从广州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黄埔军校、川军、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抽调而来。

据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曾庆榴介绍,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是叶挺独立团的源头。1924年11月成立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其队员来自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当时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从黄埔军校抽调了一部分人组成铁甲车队,规模虽不大,但这支队伍推动协助了农民运动、讨伐反动地主武装等运动。虽然这支部队在编制上隶属于“大元帅府”,但实际上直接受中共广东区委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为保证中国共产党对独立团的领导,部队自成立之日起,中共广东区委就在团内建立了中共支部干事会,这是中共在革命军队组建的第一个党支部。曾泰介绍,党支部是叶挺独立团的领导核心,当时,中共广东区委组织部长穆青每月两、三次到独立团检查党组织工作,传达区委的指示,支部干事会成员和党小组长们经常反复研究如何开展党支部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经过大半年党建工作的努力,党支部涌现出一批先进分子,从建团初期拥有20多名共产党员发展至120多人,连以上干部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严格的军政训练,让叶挺独立团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锐部队。诚如叶剑英所说:“由于叶挺同志指挥的独立团,有共产党员,有党的组织,有党领导的政治工作,因而战斗力很强,成为威震敌胆的铁军。”

援助农运打响独立团“第一战”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独立团成立时,党交给了独立团一个重要任务——帮助开展西江农民运动。在肇庆进行军政训练期间,独立团积极支持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活动。1926年1月初发生的“高要惨案”,导致农军和农会会员死伤100多人,随后,叶挺独立团“铁拳”出击,解除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危机,在得到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支持和保障后,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溯江而上,记者前往叶挺独立团援助农运指挥部旧址——肇庆市高要区乐城镇伍村。“伍村处于乐城镇的中心位置,距离惨案发生地领村大约有两三公里,当时,独立团指挥部就在这里。”今年78岁的伍村村民梁燕森,指着村中博轩祠片区和粮所旧址说,虽然叶挺独立团援助农运十多年后他才出生,但是从小就听说过独立团的威名,“想想现在,生活稳定、治安稳定,新中国成立前与现在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今天的和谐生活,正是建立在叶挺等老一辈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基础上。”

20世纪20年代,老百姓在反动地主们长期的剥削下,生活苦不堪言,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江地区纷纷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成立农民自卫军。1925年冬,在叶挺独立团的大力支持下,西江地区开办了“西江宣传养成所”,成立了“西江政治研究会”,开展宣传活动,培养工农运动骨干力量,并出版会刊《西江潮》,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为西江地区播下共产主义的种子。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详细地介绍了独立团援助农运的事迹。1926年1月,高要、广宁、德庆三地的封建地主纠集当地的反动民团“神打团”成立了“三县联团”,袭击各地农会,烧杀抢掠,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高要惨案”。事件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立即在肇庆设立西江办事处,成立了以叶挺为负责人的绥缉委员会。叶挺亲自率领绥缉委员会及独立团第一、第二营士兵进驻高要,与封建地主势力进行谈判。谁曾想,封建地主武装依仗自身武器的先进,气焰嚣张、拒不谈判。

曾泰介绍,为了彻底捣毁封建地主武装,叶挺调来了独立团第三营的士兵,配合第一、第二营的士兵围攻封建地主武装的老巢高要河台罗建村。在当地农民自卫军的帮助下,顺利攻陷了罗建村,沉重打击当地的封建地主势力。

记者走访伍村时,正值春节前夕,乐城镇上车水马龙,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景象。“以前从肇庆到乐城镇,要走水路加陆路,独立团进来也要走上一天,现在一个小时就到了。”高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卓荣表示,如今乐城镇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群众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2019年与2017年相比,乐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4059元增加到19228元。”旧社会农民苦,被封建地主压迫,而现在,乐城蔬果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民富村兴。

北伐先锋一路所向披靡

20世纪20年代,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以致民不聊生。“打倒军阀”成为肩负在叶挺独立团身上的重要使命。农运告捷后的叶挺独立团,返回肇庆城区后不到半年,即挥师北伐勇当先锋,也从此一路所向披靡,铸就“铁军铁拳头”的赫赫威名。

1926年4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遣兵10万进入湖南,进逼广东,企图推翻广东革命政权。在革命军内对北伐态度各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将自己唯一的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派往前线,勇当北伐先锋。在湖南的安仁和渌田,独立团遇到了第一股敌人,成功地以一团之师击败了敌人的六团之众,取得了北伐的首战告捷,提高了国民革命军各军的士气和信心,扩大了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为全面北伐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第一次北伐,叶挺独立团进军路线一路上打了不少胜战,例如在平江歼灭守敌共约4000余人,在中火埔独立团曾以一个排的兵力生俘敌吴佩孚所部的一个整团。”曾泰说,首战告捷后,叶挺独立团乘胜追击,所向披靡。战醴陵、攻泗汾、克平江,夺汀泗桥,取咸宁,直逼武汉的门户贺胜桥。“在武昌,为了攻下武昌城,叶挺独立团战士毫无畏惧,第一营战士们更是自告奋勇担任攻城敢死队,最终,武昌之役独立团牺牲了310多名官兵,攻克武昌城取得胜利。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荣誉。”

卫戍武汉,平定叛乱,保卫中共五大顺利召开,独立团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由一个团发展成五个团,培养了许多军事骨干,并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广东秋收起义,他们在长征中勇当“开路先锋”,在抗日战争时期力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放战争时期,更是从东北的松花江打到海南的万泉河,南征北战八千里。

叶挺独立团这支英勇善战,作风顽强,敢于打硬仗、恶战的英雄部队,离不开叶挺的卓越领导,周恩来赞扬叶挺将军“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惠州叶挺纪念馆详细记录了叶挺的生平事迹,这位出生于1896年9月10日农民子弟,一生功勋卓著。1919年在保定军校毕业后,叶挺就踏上了寻求真理,投身革命的道路,1924年远赴莫斯科深造并加入了中共旅莫支部,1925年独立团成立时尚不满30岁。

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6年写下第二封入党申请再次入党,叶挺经历10年流亡,5年牢狱,遍尝挫折与艰辛,但仍初心不改,高官厚禄置于前却矢志不渝,以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而彪炳史册,一如他在诗作《囚歌》中所写:“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铁军精神代代传,将军故里谱新篇。正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铁军精神,叶挺故乡——惠州市惠阳区如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谭星海介绍,刚过去的“十三五”,惠阳的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500、600亿元大关,2020年惠阳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838.8元,高于惠州市、广东省以及全国平均水平,同比增长6.8%。

2020年“将军故里”(叶挺故乡秋长街道周田村)被评选为“惠阳八景”之一。2021年的春节,将军故里已成为惠州乃至广东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很多家长更是带着孩子在这趟红色文化之旅中,体悟革命精神,感受浩然正气。

蹲点手记

独立团精神辉映端州古城

肇庆古称端州,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正在修复的宋城墙、绿道碧波的七星岩、点缀在星湖边上的民宿、传统又热闹的年俗,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外地游客。春节前夕的端州古城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红灯笼、红对联挂在老旧的骑楼铺面,吆喝声、汽笛声响彻热闹的大街小巷。

从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出发,记者追寻着革命先辈活动的轨迹。沿着正东路往北走,距离阅江楼300多米处,就是肇庆府学宫,当时是叶挺独立团第二营部所在地;而走到天宁南路交界处时,已是繁华的闹市,当时叶挺独立团战士俱乐部正是设在此处附近;继续往西走到肇庆中学,这所中学当时正是第一营部所在地;附近的丽谯楼,是独立团处理领村事件凯旋后返回肇庆城区的团部新驻地。

重视军政训练的独立团,叶挺常常身体力行,与战士们一起实战练兵,同吃同住,一起摸爬滚打,经常带领士兵深入到鼎湖山、七星岩、南较(校?)场等地,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环境,训练士兵在野外作战的能力,把部队训练成“铁脚马眼神仙肚”,使独立团成为日后“铁军”的铁拳头。练兵场地之一的肇庆南校场,现在已经成为西江体育场,冬日的阳光和煦,体育场上仍有不少学生在特训,而场外已成了市民体育休闲的场所,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年轻人在阳光下开心地奔跑着。

肇庆市文广旅体局文物科科长邓杰表示,近年来,肇庆已完成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安全防范工程、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保养维护工程等多项工作,2019年对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原有的展览进行了提升改造,更全面地展现叶挺独立团史迹,更好地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目前肇庆正在计划启动阅江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计划建设范围约18900平方米,力争把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打造成全国军队政治思想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2020年,“肇庆府城历史文化游径”成功申报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将崇禧塔、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高要学宫、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肇庆古城墙、丽谯楼、宋城路包公井、石桥亭8个文物保护单位串珠成链。邓杰透露,未来,肇庆还要把叶挺独立团相关的历史遗迹串联起来,将团部旧址、训练场址、活动旧址等,打造成线性的叶挺独立团特色线路,更好地凸显独立团革命历史精神。

圆梦故事

肇庆市高要区乐城镇伍村村民梁鉴文:

把伍村建成革命历史特色美丽乡村

“你来看看,这是我们伍村的镬耳屋,多漂亮!既有传统的广式民居,又有中西合璧的小洋楼。”聊起伍村村容村貌建设成果和未来规划,梁鉴文意气风发。1963年出生的梁鉴文,在乐城镇伍村长大,他努力刻苦,勤奋读书,成为人人羡慕的“城里人”,他醉心书法,常常研习,作品出现在不少的书画展中。

作为土生土长的伍村人,改造伍村成为梁鉴文念念不忘的一件大事。“乐城伍村曾是古乐城县、漾源都郡的所在地,人杰地灵,已有1600多年历史。”梁鉴文说,这些年来,村容村貌建设、叶挺独立团指挥部保护的改造都让人兴奋,投入了1000多万元,搞好了全村的污水管网整治工程和巷道硬底化工程,完成九成多的伍村古村环线旅游工程,基本完成一批村内的文化娱乐设施,新改建成文化书屋、西坊篮球场、英雄广场、休闲广场等,对叶挺独立团指挥部的部分设施进行了保护建设。

“不过,还有很多难题需要面对。”梁鉴文说,叶挺独立团指挥部核心博轩祠片区因历史的原因只剩下部分房屋,现是高要区粮食局乐城旧粮所,要在原旧址恢复修葺独立团指挥部难度大,而因为缺乏资金,旅游景点线路硬底化还有一部分未完成,大部分镬耳屋还未修葺,很多已破旧脱落,未能修旧如旧。

“经济意识强了,思想政治意识也要强,我们需要提升大局意识、互助意识,传承革命精神!”梁鉴文寄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把伍村开发成集观光、摄影、红色教育、影视拍摄、购物、娱乐、旅游、住宿一体的美丽乡村,通过宣传弘扬伍村古代名人读书的事迹和叶挺独立团红色革命文化精神,激励青少年爱读书、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本栏采写:南方日报记者蔡华锋周人果柯鸿海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