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江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三业并举”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日前,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规划开发科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自2016年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规划开发科这支由9名扶贫工作人员组成的攻坚队伍,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奔走在扶贫一线。他们从城乡低保户中选取有劳动能力的人群作为新时期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转变“输血”扶贫思维,探索实践“造血”扶贫新路径。
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合力奋斗下,江门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097户16659人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并全部退出,实现动态清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5974元增加到2020年的21087元,年均增幅28.69%;对口扶贫协作广西崇左市大新、天等、宁明、龙州4个县和对口支援的四川甘孜州2个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构建扶贫造血机制
扶贫规划开发科科长林锡江表示,脱贫攻坚战以来,江门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产业发展不足、“造血“帮扶力度不大;部分贫困户依然存在“等靠要”的错误思想。
“统筹城乡,建立长效脱贫增收机制”是江门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方针。对此,从2016年开始,江门开展扶贫政策与低保制度的“两线合一”帮扶改革,探索建立“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融合机制——瞄准相对贫困人口,推广经营主体带动型、创新创业培育型、量化折股增收型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设立首期额度不少于1000万元的产业帮扶发展基金,支持扶贫新产业新业态、连贫带贫经营主体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模式,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目前,我们累计建成215个规模项目以及196个资产收益项目,涉及资金1.37亿元。”林锡江介绍,“同时,重点围绕六大产业,依托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构建包括种植业、旅游业、养殖业在内的多元产业扶贫体系,全市各市(区)镇(街)扶贫产业(资产收益)项目实现全覆盖。”
林锡江表示,江门的扶贫经验可总结为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除了上述产业扶贫体系,还有“授人以渔”的就业帮扶机制与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其中前者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现三个100%就业技能培训;后者推出农业“政银保”“陈皮银行”“陈皮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解决相对贫困人口和扶贫经营主体创业融资难题。
推动“两线合一”试点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开展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试点市,江门于2018年率先出台《关于推动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于2019年深化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着力实现对象认定衔接、帮扶措施衔接、城乡帮扶融合、帮扶资源融合、内源外源融合等“两衔接三融合”,并搭建了江门市相对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梳理了全市7个相关部门共61条帮扶政策。
“在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聚焦相对贫困、聚焦改革创新、聚焦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培育创建脱贫攻坚好经验、新模式。”林锡江说。
林锡江透露,下一步,江门扶贫工作队伍将把工作重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梳理现有扶贫政策资源、管理好扶贫产业项目,多维度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下的薄弱村,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协调、平衡发展。南方日报记者黄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