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已成为黄正村致富增收特色产业。

时下正是春茶采摘期,清晨,潮州饶平县浮滨镇黄正村,村民杨龙早早就穿行在茶园里忙活了。片刻功夫,竹篓中便装满了鲜绿的嫩茶尖。随后,他开着摩托车,把茶青送到村里的加工厂。

黄正村是脱贫出列村,2016年,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6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中共潮州市委办公室驻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黄正村扶贫工作队精准施策,帮助村民从破旧的旧村搬迁到新村居住,解决本地茶质量差、价格低等问题,让“安居乐业”从梦想成为了现实。

经过4年多的努力,黄正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从0.45万元提升至35万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0元提升至18189元。日前,驻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赔本茶”变“致富茶”

“2016年,工作队走遍每一户贫困户;2017年,新村主体工程开始施工;2019年,搬新村了……”78岁村民杨党明拿出日记本向记者介绍村里的变化。

今年春节假期,黄正村天天迎客过千。走地鸡供不应求,柴火灶炙手可热,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山窝村”早已蝶变成“网红村”。游客饱尝农家菜后,再品一杯黄正特产——单丛红茶,不由连连发出赞叹。

“以红茶制作工艺,加工单丛白叶,就是单丛红茶。”黄正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蔡旭说,目前,黄正村单丛红茶市场价每斤约250元,高端产品售价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而在三四年前,黄正村的成品茶仅卖20元每斤,茶青仅2元每斤。

黄正村世代种茶,相比起其他地方雨水较多,适合茶树生长。但长久以来,销路不畅、加工设备缺失、制作工艺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该村茶产业的发展,种茶甚至成了“赔本买卖”。面对产业振兴之困,驻村工作队通过土地流转,将130亩桉树林改造成高标准生态茶园,并配备了茶叶加工厂,引进省级龙头企业设立红茶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帮扶将“赔本茶”变“致富茶”,解决了本地夏秋茶质量差、价格低问题。

为帮助农户提高种茶与制茶技术,村里还定期举办培训课。黄正村党支部书记杨伟民说,经过几批培训,村民制作的红茶质量越来越好了,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也稳定了村的集体收入。如今,茶叶产业已成为该村致富增收的基础。

“富口袋”又“富脑袋”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茶叶产业让黄正村村民“富了口袋”,“脑袋”又要如何富起来?

为倡导新风良俗,打造“文明黄正”,工作队依托村里的小商铺,创新开展“公益超市”项目,以村民自治为依据,结合村规民约,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春节期间,黄正村游人日均过千,依旧能保持好村容卫生整洁。蔡旭认为,这得益于运营一年的“公益超市”。

在“公益超市”的商铺,摆满了品种丰富的生活日用品。负责人杨东南说,“公益超市”货架上商品不能用现金购买,只能用“积分券”,积分券要盖有村委公章和领取人签名,1积分等于1元。

“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认为参加一天保洁,才得20积分,比打工还少。”蔡旭说,最初他要反复向有疑问的乡亲解释。

试行1年,黄正村“公益超市”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之前群众“自扫门前雪”,现在主动协助搞好村内环境;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学业优秀也能够获得村的积分;还有村民主动找到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畅谈接下来发展养殖业、旅游民宿等产业想法,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脱贫之后,就要马不停蹄投身乡村振兴工作。”蔡旭说,当前,黄正村依托脱贫攻坚打下的基础,正在续写“红色黄正”“活力黄正”“美丽黄正”“文明黄正”的新篇章。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郑淼鑫通讯员洪志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