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7个先进典型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荣誉称号
3月31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表彰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的获奖个人和集体。记者发现,广东17个获奖先进典型,都是全省志愿服务中的“熟悉面孔”,长期以来,他们通过志愿服务为人们提供暖心帮助,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传递爱的力量。
服务便民把应急救援知识送到人们身边
广州市白云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执行会长梁修飞此次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上大学后,梁修飞多次组队到粤西开展三下乡帮帮扶活动,为当地农民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工作后,非医学专业出身的他自费参加各项急救课程培训,近年来送急救课下乡300多节,累计为1万多名市民、学生开展急救安全知识普及培训。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公益项目获得了“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荣誉。
2014年,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组建了一支由党员核心成员、医务志愿者和医学生志愿者共370多人组成的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
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政企学社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公益活动,为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护佑百姓健康作出不懈努力。2014年至今,共开展急救培训近600场次,足迹遍布广东省21个地级市,普及人数近30万人,并向社会输送了多个专业的应急救护志愿者团队和超过2万名应急救护志愿者,在突发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投身抗疫深入基层一线共克时艰
记者发现,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组织、项目和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都竭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基层社区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此次获得“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社区,在疫情发生后立即组建疫情防控志愿队,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岗位中,并成立了志愿翻译小分队,在线上线下协助做好境外回流人士疫情防控服务工作。
志愿队与社区安全生产监督员每天穿梭在辖区各企业单位,累计走访130家企业单位,强化企业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助力辖区企业平稳复工复产。
获得“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的还有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疫情发生后,他们以“有战必应,有召必回”的信念,投身到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疫情期间,服务队深入大街小巷,开展人员稳控、交通运输、灭菌消杀、物流配送、出入检查、宣传教育、帮助企业复产复工等工作,累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9万余人次,日均志愿服务3000人次,发动捐款捐物3000余万元,服务群众近百万人次。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华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累计发动1000名志愿者为13家医疗单位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优质教学服务,开设防疫科普直播课、“国学战疫云课堂”等,累计服务时长4000小时以上。
获得“最美志愿者”称号的周运林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20年,周运林主动参与到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他到社区、农村和机关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一对一心理个案辅导,为多名援鄂医务人员做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跟踪,有效疏导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
团结友爱形成互帮互助公益氛围
此次表彰会议上,肇庆市端州区城东街星湖社区作为广东省获奖代表发言,该社区获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
近年来,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星湖社区充分发挥“邻里情”“爱心父母”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作用,积极开展为老惠老、关爱未年成人、邻里互助、家庭和睦、文明劝导、义剪义诊等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
社区还成立了由辖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及居民自发组建的22支志愿者队伍组成的“星湖暖”志愿者协会,共同为星湖社区居民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推出“爱心银行”小程序,将居民的爱心行为量化为“爱心积分”,以“爱心互助存折”的形式记录并提存,整合社区完整互助链条,形成公益服务聚群效果。另外,社区还组建了“志愿警察”队伍,每周参与社区商圈、背街小巷的群防群控工作,提升群众参与共治共管的积极性。
南方日报记者陈理
实习生吴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