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对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其中,深圳援藏医疗专家王甘露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王甘露是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2018年4月开始援藏,现挂任西藏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

骑着一辆沾满灰尘的红色摩托车,车后座绑上一箱药品,王甘露跑遍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古拉乡大大小小的角落。

在察隅县人民医院,他一面推动医院全面改革,一面努力搭建平台,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科学分工协作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将察隅县人民医院从“转院医院”变为“家门口的好医院”。

摘掉“转院医院”帽子

2018年4月,王甘露来到了察隅县唯一的综合性医院,他说:“那时,整个卫生服务中心的环境非常差,电梯没法用,灯都是坏的,我们做手术时家属还坐在旁边围观。”

王甘露的父亲也是一名乡镇医院的院长,从小就耳濡目染的王甘露深知,要改变察隅落后的医疗条件,必须从管理入手。为此,他抓住创建“二级医院”的契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力,重点提升疑难病、危急重症独立诊疗能力。他还将深圳医院的管理体系带到了察隅,宣传医院分级管理理念,修订落实68项制度,健全绩效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

在王甘露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察隅县老百姓基本医疗服务得到了保障,转院率下降了85%以上,使察隅县人民医院从“转院医院”变为林芝市数一数二的“家门口的好医院”,以优异成绩创建“二级医院”,成为自治区县级医院标杆。

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察隅县地广人稀,距离林芝市537公里,各个乡镇相距较远,最远的乡镇距离县城有250多公里,急症危症病人转诊非常困难。如何提高救治率成了摆在面前的头等难题。

在切实了解了察隅县6个乡(镇)卫生院及驻县边防部队卫生室的基本情况后,王甘露决定以“战备与医疗”为发展理念,构建起以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和林芝市人民医院为后方支撑、察隅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及部队卫生室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科学分工协作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在王甘露看来,因为察隅医疗资源匮乏,在乡(镇)卫生院和村里设置全科诊所最为实在。他借助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医疗优势,通过各类远程医疗方式和互联网医疗就诊模式,实现偏远山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享受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彻底摆脱该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

每一次下乡看病,王甘露还会带上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村医,开展县乡医务人员定期交流轮岗,进行“一对一”带教培训。同时,开展全科医生培训,为的是“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当地医疗队伍”。

探索医疗扶贫新模式

由于藏区海拔高,藏民们常以采摘虫草、松茸为生,需要爬山,关节耗损严重,加上饮食习惯嗜辣等原因,藏民们饱受高血压、胃病、关节病等疾病的困扰。于是,王甘露常带队到村里给藏民看病。

有一次下乡,王甘露和几个同事骑着摩托车去古拉乡最偏远的扎兴村,全村只有6户人家。到达村庄时天色已不早,村民劝医生们赶紧回县城,怕赶夜路太危险。王甘露笑了笑说:“还是看完病再回去吧,你们等了那么久,为你们看好病我们心里才舒坦。”

2018年9月至今,王甘露带领察隅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进行外科手术近百次,完成了重症胆管炎手术、肝部分切除手术等多台三、四级手术。

作为深圳市派驻西藏察隅县的医疗扶贫专家,王甘露将深圳“务实高效、锐意进取”的拓荒牛精神根植在察隅,着力探索一个可复制的医疗卫生扶贫新模式,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卓越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张光岩苏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