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齐上阵 种粮奔小康
锦沣合作社社员在耕田。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同心奔小康”系列报道,讲述人民同心奔小康、奋进新时代的故事,敬请垂注!
4月初,最为繁重的插秧刚刚结束,全国种粮大户、汕头市潮阳区锦沣种养专业合作社(下称“锦沣合作社”)理事长林宋文仍不敢放松,一直忙着除草和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
“这是水稻的常规‘体检’活动。”林宋文的大儿子、锦沣合作社经理林岳锋说,现在部分田地已经安装了大数据的监控设备,除草也可以用无人机进行,但依旧需要进行人工管理。
从最初的10亩地扩增到如今的6000多亩,从人工种植到大规模机械化,林宋文的执着坚守以及子辈的创新传承,不仅让自家奔向了小康之路,还带领着附近10多个村子的1000多名村民一起迈向农业现代化之路。
“种粮大户”21年坚守托起致富梦
今年是林宋文种植水稻的第21个年头。从2000年租地50亩种粮以来,他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从当地流转土地进行承包经营后,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多亩;2013年,他带领当地100多户种植散户成立了锦沣合作社,种植面积也扩大到5000多亩。
也就是在此时,1996年出生的二儿子林岳滨初中毕业后就回到家里帮助林宋文打理合作社的事情。“我主要负责水稻的种植、加工等生产环节的事。”林岳滨说。
有了林岳滨的帮助,林宋文的合作社如虎添翼。“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合作社每年都种两季水稻。”林宋文告诉记者,水稻生长周期一般是100天左右,正月初八播种35天后开始插秧,清明前插完,5天后,如果气温合适就下肥料,过半个月再施一次肥。播种40天左右打药防病虫害,45天左右开始晒地……
“6月初就开始收早稻,收割完后马上播种晚稻。”林宋文对早稻和晚稻的管理非常清晰,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的种植,贯穿其中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包括灌溉、施肥、打药、除草等工作。
“种粮凝聚了我们很多心血,我们对每一粒稻谷都精心呵护。”林宋文说,合作社每年可以为市场提供约8000吨粮食,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产量还在不断增加。
“新鲜血液”为小康之路注入动力
合作社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离不开林宋文的大儿子林岳锋。
大学毕业几年后,1994年出生的林岳锋决定回老家帮父亲和弟弟运营锦沣合作社。尽管当时已在外“闯出名堂”,林岳锋还是放弃了处于上升期的事业,回到家乡跟家人们一起种水稻,主要负责合作社的销售和品牌建设、项目对接等业务。这一决定曾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对林岳锋来说,回乡参与合作社建设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而对锦沣合作社来说,林岳锋的到来也是一个重大转机,执着坚守迎来了传承创新。
林岳锋发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程度不够高,运用科技、引进新技术的理念也不够强。于是,他大胆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推行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因为他有一个心愿,希望利用科技来改变农业。
2015年,在林岳锋的建议下,合作社引入了水稻超声波技术。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也尝到了“头啖鲜”——通过用超声波给水稻种子“洗澡”,合作社水稻的年产量上升了10%—20%。
此外,林岳锋还为合作社添置了不少“新伙伴”——翻土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这些机械广泛应用于耕田、插秧、喷药、收割、烘干等各个生产环节,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林岳锋的父亲林宋文曾吃过没有烘干机的苦。2012年的晚稻收完后,他将收好的几百吨稻谷晒在大路上,沿路晒了10公里,突然下大雨,来不及收回,稻谷被泡了两天两夜。本来可以卖100元/100斤的水稻,最后只能卖给养猪场作饲料,60元/100斤,那一次让他亏了七八十万元,这件事林岳锋一直记在心里。“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理念——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数字农业的发展。”林岳锋说。
这几年来,林岳锋还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合作社的知名度和粮食销售额均有所上升,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销售额比没有创建品牌前翻了几倍。”林岳锋说,“接下来我们会明确产品定位,培育出更加优质的稻米产品,同时积极宣传,通过打造大米文化进行品牌建设。”
农业机械化使林宋文一家走上了小康道路。林宋文算了一笔账,收入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各种补贴,如农机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买1台农机,10万元可获补贴3万多;2016年以后,财政给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约80元/亩。二是卖粮收入,品种不同,价格不同,如杂交稻是110元—120元/100斤,亩产约1400斤;优质稻早稻130元/100斤,晚稻140元/100斤,亩产800—900斤。“合作社的销售额从2015年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2020年3000多万元。”
如今,儿子们都已成家,两个儿媳也参与到种粮中来,可谓是全家齐上阵,合作社也越做越大,这让林宋文喜笑颜开。“争取今年的销售目标达到5000万元。”林宋文信心满满地说。
南方日报记者黄进实习生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