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驱车1个多小时到基层派出法庭,开庭、合议、写判决;时常穿行在田间地头调查取证,还常走村串户、调解邻里纠纷……这是清远英德市人民法院九龙法庭原庭长赵红波生前的工作常态。

赵红波

自2016年担任九龙法庭庭长,赵红波审结1197件案件,调撤结案近四成。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便扛上法徽、带着卷宗、东奔西跑“巡回审判”,很多人亲切地叫他“乡土法官”。去年,39岁的赵红波因过度劳累,再也没有醒来。

“只要群众需要,赵庭长都会‘上门’”

4月7日,距离赵红波逝世已近半年。当天上午,现任九龙法庭庭长赖伟忠刚审结完两宗纠纷案件,还没来得及坐下休息,又出去送达法律文书。办公室内空无一人,大家不是在勘查现场,就是在上门调解,法庭日常工作已回到正常轨道。“赵法官虽然离开了,但他守护公义、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都在。”赖伟忠说。

2019年7月1日,因当事人行动不便,赵红波到当事人家中进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调解工作

2004年,大学毕业的赵红波考进英德法院,在望埠法庭任书记员。出生于河南农村的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语言“外来郎”。可赵红波深知,只有听懂当地话语,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诉求。

他主动到村民家中唠家常,熟悉了解当地客家风俗习惯。仅仅过了半年,曾经那个开庭需要翻译的大学生已能说一口流利地道本地话。由于经常走村串户,不少当事人都以为他是本地人。

在赵红波心中,只要能方便群众,自己麻烦点都不是事。群众有需要,扛上法徽、带着卷宗、东奔西跑“巡回审判”。在他办公室角落里,倚放着一双沾满泥巴的水鞋,这是他生前下乡的装备。

2020年7月23日,赵红波到浛洸镇镇南村对一起土地纠纷案件进行现场勘验

“只要群众需要,赵庭长都会‘上门’去解决问题。”英德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任成超回忆,在办案中遇到一些行动不便或年老的当事人,赵红波会尽量约对方当事人到村委会或当事人家中调解。

此前,赵红波在调解一宗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曾8次上门探望患中风瘫痪、无法说话的被告陈某贵。

赵红波对任成超说:“我们要等被告能说话,才能查清案情。家属不了解情况,即使能代理,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判下来。”案件过了大半年,被告身体逐渐恢复,可以进行简单的表达,赵红波约原告到被告家中,顺利地将案件调解成功。

事后,原告为赵红波送来了锦旗,但他一直没挂起来,他认为这是法官应该做的事,不必张扬。

“在案件办理方面他近乎‘强迫症’”

司法公正,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一纸裁判是关系每一名当事人命运的大事。赵红波对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在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都严格把关。

“在案件办理方面他近乎‘强迫症’。”书记员黄珊珊说,赵红波每年要办400多件案件,为了确保案件的公正和质量,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上下班之分,经常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归。

2017年12月12日,赵红波到当事人家中进行离婚纠纷案调解

在九龙人民法庭工作期间,赵红波审结案件1197件,结案率高达98.9%,平均结案天数74天,无一案件超审限。

在一宗土地纠纷案件中,村民起诉镇政府推掉其种植的砂糖橘,要求补偿。为厘清案件事实,赵红波到现场勘查5次,开庭3次。新入职的同事不解地问:“为什么迟迟不肯下判决?”他说:“这个案件按照法律规定判并不难,但是如果处理不妥当,损害了涉案当事人的利益,影响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到头来受损失的都是老百姓。”

赵红波到现场进行勘查

赵红波时常告诫同事,农村基层的案子虽然看起来简单,标的额较小,但是矛盾却不小,关系到每个当事人的情感、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将心比心地去做工作,只有让每个案子既合法也合情理,才能定分止争。”

把庭审现场搬到村里

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多是婚姻家庭纠纷、财产纠纷、邻里矛盾,赵红波深知这些案件如果不及时化解,极易影响基层社会稳定。每次立案后,他总是想着如何妥善解决纠纷,每次开庭前都要再做一次调解的努力,从人情和法理不同层面入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中,按规定可以直接判决离婚,但为了防止被告及其家属情绪激动,赵红波多次利用休息时间找对方沟通,用亲情感化他们。在他坚持下,对方终于放下恩怨同意离婚,案件顺利了结。

赵红波为市民现场普法

英德市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委员王燕华说,农村基层有不少邻里纠纷,往往由生活琐事引起。为达到案结事了,又能起到以案释法的良好社会效果,赵红波经常把典型案件庭审开到当事人村里,让人民群众旁听。“比如,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赡养纠纷案件,他主动到村委开庭办案,希望能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如今,曾经老旧的九龙法庭因标准化建设,整体结构与办公环境已焕然一新。虽然外观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奋战在审判一线的初心。这也是赵红波生前孜孜不倦的追求。

【记者】陈咏怀

【统筹】祁雷

【通讯员】粤政宣周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