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县乡人大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超六成县镇已经或将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
随着近年来省市县镇四级强力推进基层人大建设,我省县乡人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记者8日从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交流会上获悉,各地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加速提质增效,一方面结合实际形成具有当地特点的品牌履职工作,另一方面全面复制推广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一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项目由代表民主投票产生,集中反映广大群众呼声和诉求。
乡镇人大主席基本专职配备
自2017年启动县乡人大建设工作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继印发实施《关于大力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的指导意见》,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全面推进县乡人大工作,今年进入总结提高阶段,也是这一轮县乡人大工作的收官年,各项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组织建设方面,县乡人大机构设置和职能作用更加清晰,工作队伍更趋健全。据统计,绝大多数县级人大设置了法制、财经专门委员会,截至今年6月,107个县级人大成立了社会委或社会工委。
全省1134个乡镇人大全部单独设立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基本专职配备,近60%配备专职副主席,474个街道全部设立人大街道工委。
各地根据当地发展实情对乡镇人大或街道人大工委组织架构进行优化细化。东莞等市出台人大街道工作规范化建设意见,构建街道人大整体制度框架,设置人大街道工委委员,与工委主任、副主任共同组成人大街道工委主任会议,并以整体打包方式,一揽子授权街道人大开展监督,补齐监督范围。汕头则建立常委会领导挂钩指导制度,每人每月到挂钩区(县)实地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
基层人大全面推开民生实事票决制
近年来,随着县乡人大工作向纵深推进,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正在成为我省各级人大行使决定权的新实践新气象。据统计,全省83个县级人大(占比68%)和732个乡镇人大(占比64%)已经或计划实施这项工作。不少基层人大以民生实事票决为切入口,将之融入年度监督计划,综合运用调研、测评、评议等监督手段,推动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汕头在部分镇(街)试点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通过视察、调研、约请等形式,对项目计划、推进过程、实施结果进行全程跟踪,形成“闭环式”监督,今年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去年,中山市板芙镇首次开展民生实事票决,并细分为事前票决、事中监督、事后评议三个阶段。通过网民评选、召开代表座谈会等,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备选项目,提交镇人大主席团研究,代表投票产生十件民生实事后,建立“一事一小组”“一月一监督”“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报告”“一年一测评”工作机制,组织代表以集中视察、调查研究、座谈会、走访和听取部门工作汇报等形式监督落实。最终在次年初的镇人代会上围绕落实情况对职能部门测评,测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一府两院”负责人到会应询逐步常态化
从创新实践内容看,目前我省县乡两级人大已普遍开展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或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履职形式,“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应询逐步常态化,不少地方通过代表述职、绩效评价等活动,加强对镇(街)人大和代表履职监督。
在韶关乐昌市北乡镇、三溪镇,当地人大试点开展代表“双向述职”活动。代表不仅要向原选区选民述职,也要向镇人大主席团述职,更加明确代表履职任务、目标。
广州市增城区从去年起对任命人员施行履职测评,规定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领导干部,每年第四季度向常委会书面述职。此外在年底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对全体任命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选取5名领导人员作述职报告,推动任命人员依法高效履职。
茂名信宜市2018年起,在1300名市镇代表家门口挂起了“人大代表户”牌子,亮明代表身份。挂牌以来,全市各级代表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4000多条,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解决一批民生实事,同时配合法院开展民间纠纷调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26宗。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成代表联络站8430个,镇(街)中心联络站已实现全覆盖。依托联络站,梅州、揭阳等市通过“代表活动日”“民生无小事代表来议事”“大榕树下议事会”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联系群众的实效性针对性。
南方日报记者骆骁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