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用活产业扶贫资金,形成了“镇镇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近4年以来,云浮郁南探索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达2.03亿元,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光伏扶贫、乡村旅游三大产业,推动郁南1.99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25条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如何防止这些扶贫资产闲置浪费流失和扶贫资产不扶贫,是当下最为紧迫的课题之一。为此,郁南探索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现已完成确权3.083亿元,取得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和收益分配“用好用活”的阶段性成效。

明确运管责任▶▷

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扶贫工作队撤离后,扶贫项目资产由谁管、怎么管?”面对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不少驻村第一书记都提出疑问。

扶贫资产管理的重点痛点在于资产权属不够清晰、相关的管护责任不够清晰明确、账务处理不够明确等方面。为此,郁南将扶贫资产区分为“两类资产”,即按照有无资金收益,把扶贫资产分为经营性扶贫资产和公益性扶贫资产“两类资产”;界定“两个权属”,即县镇统筹实施的扶贫资产,为国有扶贫资产;以村集体实施的扶贫项目资产,权属归村集体。国有扶贫资产由县扶贫资产管理中心进行确权登记,村集体扶贫资产由各村进行确权登记。由不同的实施主体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权属和管理责任,实现保值增值、分红获利。目前,全县已确权登记扶贫资产1332个,资产总额达3.083亿元。

为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郁南坚持发展长期产业和中短期产业相结合。其中,对村集体项目,一方面对经营者采取担保的形式有效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党建引领+股份制+大数据”的模式,让扶贫资产项目始终在党组织领导下管理,一旦经营方经营情况出现亏损,党组织将及时通过股东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来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合约并采取有效措施,监督经营方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在县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中心注册成立郁南县兴富投资有限公司,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扶贫资产营运管理,承接以县统筹各镇、村入股的扶贫专项资金3500万元,并先后选派9名专业人员从事驻企监管、资产评估、项目管理、风险防控、财务核算等核心业务,实现资产经营专职化、专业化。目前,该公司已实施“资产收益”合作项目6个,平均收益率达10%以上。

明确发展利益▶▷

确保收益分配用好用活

如何让扶贫资产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提供物质基础?

在规范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使用方面,郁南以脱贫攻坚期为界限,实行收益分配“一变一不变”。即在脱贫攻坚期内,收益分配方案按原有批复进行分配。在脱贫攻坚结束后,村所得的收益,重新按县、镇和村以3∶2∶5比例分配。同时,在“一变一不变”的基础上,扶贫资产收益专项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增收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推动扶贫工作实现“三转变”,从解决收入型贫困向统筹解决支出型贫困、能力型贫困转变,从单独依靠“三农”资源向统筹城乡资源共同推进扶贫开发转变,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向构建政府、社会、自身相结合的新型减贫治理格局转变,确保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此外,郁南还明确脱贫攻坚期后扶贫资产收益专项用于扶贫开发及乡村振兴领域,在脱贫攻坚结束后,收益的一部分将围绕改善农村相对落后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修建、完善和维护微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微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贫困户住房改造及修缮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乡村振兴农村公益性项目,从根本上破解镇村公共服务的资金瓶颈难题。优化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南方日报记者李嘉怡雷贤辉通讯员叶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