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榄核镇工疗站打造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中转站”
笑铧在水桶里装满水,发仔拿起高压水枪打泡,楠仔拿着抹布从车尾箱开始擦拭。“喜白白”三人洗车小分队用默契十足的配合,干起2020年首单洗车业务。这是广州市南沙区共青团“志愿在康园”项目榄核镇康园工疗站为在站的45名学员设计出来的工作——流动洗车。
支持和帮助鼓励残障人士就业是南沙构建“志愿服务”助残载体的关键行动,流动洗车只是南沙区榄核镇康园工疗站“工疗”+“娱疗”的康复训练模式的一个缩影。通过简单的生产劳动与户外活动,培养生活和工作技能,让工疗站不再是托管残疾人的“托儿所”和“终点站”,而是残疾人成功融入社会的“中转站”。2009年成立的康园工疗站,累计托管84人,其中22人成功就业,步入社会。
学员们有序走入工疗站,先进行体温测量和情绪观察,然后在文化室内上课培训。工疗站邀请来的老师正在讲解夏日游泳安全知识,看完动画片后,学员们踊跃回答问题。看到这一场景,郭润彩就会感慨。作为榄核镇工疗站站长,她在这里陪伴了学员们11年,最高兴的事,就是学员们开朗了。
配备了空调的工作间明亮整洁,桌子上贴上每个学员的名字,桌子上还有加工一半的衣服夹子。“镇内有很多企业会将一些小的加工活给到我们,我们分配给学员们去做,计件给工资。”郭润彩告诉笔者,虽然这些手工活每个月只能为学员带来300元左右的收益。但他们很开心。“有活做,他们更充实。”为残疾人找活做,并不容易。
跑招聘会、与镇里沟通岗位、找熟人介绍,郭润彩把能想到的办法尝试了一圈。学员梁健恩是一位家境困难的聋哑人,经过四个多月的工疗康复后,他变得自信,能力也得到提升。但健恩有沟通障碍,为此,郭润彩跑遍了镇上所有大小企业,仍没有一家企业肯接纳他。为了证明健恩有工作能力,郭站长决定说服婆婆和丈夫,聘用健恩到丈夫经营的店中工作。郭站长家人答应让健恩试用一个月。在这个月里,每当健恩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郭站长都会亲自去调解,健恩也逐渐适应了店里的工作。
有一次郭润彩带全体学员到墟市学习采购技能,天气酷热,向来沉默寡言的学员梁锦辉注意到郭润彩满脸汗水,马上拿出纸巾一遍遍为她擦汗,这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小举动,让郭站长当场感动得掉下热泪。
学员们的成长也让更多热心人看在眼里。11年来进入工疗站的有84人,其中有22人已经成功到企业里就业了。“虽然主要在工厂从事后勤保障、粗加工等难度较低的工作,但这已经是他们成长的一大步。”郭润彩说,每当有学员能成功就业,她既感到不舍,又为他们高兴。“社会正在逐渐认可他们。”
“残障人士的工作效益及情绪波动,是企业最大的担忧。”指导榄核镇工疗站的陈明强督导告诉记者,残障人士通过就业实现融入社会的目标,显得尤为困难。既然社会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为什么不能自己创造就业岗位呢?
2018年初,郭润彩在参观其他工疗站时第一次了解到残障人士洗车队。“我们搭建创业平台,让他们多一条路”。不懂洗车技术,她和工疗站老师就去洗车店观察别人洗车,向专业洗车师傅请教洗车的工具、注意事项;没有可实践的机会,她和老师们就把自己的车当成道具让大家模拟训练。但比起这些问题,保证残障人士的安全和教会他们熟练掌握洗车技术,更让郭润彩与老师们操心。
最开始实训时,面对一台车,队员们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们就分步骤、分区域地慢慢教。为了保证能让大家尽可能发挥所长,协作配合,老师们还根据队员们的身高、能力进行分组搭配,3个人为一队,分别负责车轮、车身两侧、车顶等部位。从开始1个半小时洗完一台车,到现在30分钟就能完成,队员们技术越来越娴熟。
高个子阿彬有智力残疾。因为工作能力、沟通能力都比较出色,精神状态也很稳定,一开始就加入了洗车队。笔者观察到,除了自己负责的部分,他也会分担一些伙伴的工作,提水、喷清洁剂等等。阿彬说:“我觉得洗车的收获很大,能赚钱养活自己,也能得到别人的好评。”一次洗车完成后,车主看到他们清洁十分到位,主动支付了双倍的洗车费用,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今年受疫情影响,洗车队停了半年,7月回来后,学员们又有很多步骤忘记或者衔接不上,所以我们就带着他们又练了几天,最近才开始接单。”郭润彩说尽管洗一台车只收取10元钱,但学员报名十分积极。“他们会和我们分享,去的路上看到什么,到达学校或企业,那里的保安叔叔和他们打招呼说了什么。”郭润彩告诉笔者,洗车相比较于工厂工作,学员们更能融入社区。“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现在工疗站也在探索更好的模式,希望能与车主长期合作,定期、定点提供上门服务;同时也在尝试与厂企合作,为他们提供大巴车内部清洁的服务。郭润彩和老师们充满信心,通过洗车的方式让这些残障人士自力更生,也期待着他们慢慢走出工疗站,成功就业,融入社会。
如今,这支由残障人士组成的洗车队在2019年开始营业,全年洗车超过570辆。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洗车队在7月又“重出江湖”。
记者观察
用劳动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
从不爱说话,到可以和顾客、家人主动交流。这对于心智障碍者来说,或许比那份工资更有价值。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挣钱,比直接捐款更有意义。
每个月300元的劳动所得,并不算多。但这代表着社会对这群人的认可。记者了解到,“喜白白”洗车队从运营开始,就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镇政府、政务中心、财务所、自来水厂……洗车队的大部分客户都是这些机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知道这里的洗车服务后不仅自己常来帮衬,还邀请同事一起来。
镇内不少老客户主动要求加钱,但是他们都谢绝了,“要先训练好学员的业务能力,也要打好洗车队口碑,赚钱反而不重要。”郭润彩说,“更重要的是,通过洗车让他们融入社区。”
大部分的心智障碍者,很少能找到工作。从送到工厂就业到创造岗位自主就业,榄核镇工疗站走出了一条新路。未来,工疗站还准备为残障人士创造保洁等服务性岗位。
从托管残疾人的“托儿所”和“终点站”,到残疾人成功融入社会的“中转站”,让残疾人生活自理,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让残疾人实现就业、自食其力,则可以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
南方日报记者柳时强通讯员黄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