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8年,面对国营工业企业效益低下的困境,清远率先推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成为地方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1980年8月2日,《南方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省委、省政府批转清远县委的报告,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清远经验”。批示指出:清远经验“是一种大胆的、可贵的尝试”,要求各地学习清远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继续探索和创造扩大企业自主权、把经济进一步搞活的经验。

40年来,清远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不断创造出“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农综改”“乡村新闻官”等鲜活经验,演绎“清远经验”的精彩续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在“清远经验”40周年的重要节点,《南方日报》推出报道,重点梳理清远市40年来传承弘扬“清远经验”,以改革精神创造群众小康生活的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在清远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鲜上市的美月西瓜。“美月西瓜是示范园的品牌产品之一,清甜爽口,连皮都可以吃。”示范园工人陆国建说。

陆国建是连樟村村民,经过培训后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实现“家门口”就业。“现在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工作也轻松多了。”陆国建是传统农民成功转型的代表,也是清远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

40年间,中国迎来历史性变革,清远也沿着脱贫奔康的通途大踏步迈进。其间,“清远经验”历经时代淬炼日益发扬光大。其基本内涵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勇于担当,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基层首创相结合的产物。

让改革创新成为最鲜明标识,是新时期清远对“清远经验”的最新诠释,并贯穿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薪火相传▶▷

在传承“清远经验”中体悟

改革初心

“清远经验”,凝结了一代代清远人创造美好生活的探索——

从1970年试产到1978年,清远氮肥厂因产量上不去,年年亏损。外面农民排着队来买肥料,甚至为了点氨水都能抢得打起来;可厂里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每到农忙时节,县委书记得坐镇厂里督促生产。

1978年7月,一场打破“铁饭碗”的改革悄悄在厂里试行:拿出5万元设立综合奖,和产量挂钩。随后,职工面貌焕然一新,一改“上班一条虫,下班打冲锋”的局面。尝到甜头的清远,顺势推广氮肥厂经验,在其他县办国营工厂推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甚至一度被叫停。198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带领各条战线的有关领导到清远调研,并充分肯定了“清远经验”。

“清远经验”实际上就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进一步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关系的经验。企业完成任务后超计划的盈利,给企业和直接生产者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企业和职工都能从切身利益出发更加关心生产发展。这样就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经营亏损、管理落后的局面迅速得到改变。

40年来,清远大力传承弘扬“清远经验”,以改革精神创造人民的小康生活,从扶贫开发、农综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到城乡融合发展,在脱贫奔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培育新人▶▷

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在英德九龙镇河头村,流传着一个“酒鬼菜园育新人”的故事,是点燃脱贫奔康梦的真实写照。

故事的主人公叫许红文,今年52岁,是河头村低保户。在大半年前,许红文还是一个被村里人称为“酒鬼”的懒汉。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许红文不但成为村里公益保洁岗位的一员,而且他还主动开辟菜园,种菜供村里的五保户们吃。

目前,保洁员工资、低保金和帮扶项目分红加起来,许红文每月有2200多元的固定收入,已顺利脱贫,他读书的女儿还能申领一笔教育补助。“酒鬼菜园育新人”的故事,对村里风气扭转帮助很大。一些原先只想“等、靠、要”的村民,也开始自谋脱贫之路。

清远市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对农民群众来说,农产品增产了,却无法增收,时常面临“丰产不丰收”的窘境。如何补短板、解难题?将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是一个突破口。

今年2月初,受疫情影响,英德市英城街道长岭村有400万斤冬瓜滞销,33户农户的收入受到影响。当地的“乡村新闻官”肖立鑫迅速赶往村里了解情况,现场拍摄了图片和视频,当晚在新媒体平台发布。随后半个月间,长岭村就售空了滞销的400万斤冬瓜。

“自从当上了‘乡村新闻官’,懂得了更多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到更多农户脱贫奔康,让自己更有成就感和积极性。”肖立鑫说。

目前,像肖立鑫这样的“乡村新闻官”,清远共有1206名。他们每天活跃在清远田间地头,连接起全市1037个行政村(社区)、上百万计的人民群众,履行着“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农民致富”的职责与使命。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清远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时代新人。这些乡村治理、城乡互通的生动景象,折射出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深刻诠释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的内涵。

砥砺前行▶▷

创造新时代“清远经验”

2018年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远市考察调研时指出,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广东、为清远指明发展瓶颈、找准着力关键,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铭刻心间。这些年,从开启全国工业体制改革先河的“清远经验”,到全国首创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从源自清远模式的扶贫“双到”,到移民样板的“连南模式”,再到农村综合改革,清远这方改革热土,不断演绎着精彩故事。

四十年初心不改,新时代使命在肩。清远深入开展“六大探索”,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开展“入珠融湾”探索,扎实推进广清两市交通设施、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开展农村改革探索,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开展绿色发展探索,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开展示范片区探索,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窗口”;开展政策体制探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开展基层组织探索,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清远市被列入全省唯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今年以来,清远初步确定了“1221”工程工作思路,突出“改革”主线,高起点部署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

当前,清远正大力传承“清远经验”的改革基因,围绕打造粤东粤西粤北“入珠融湾”先行市、具有主题公园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验区,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以改革实干精神创造新时代“清远经验”。清远市委书记郭锋说:“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改革为动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南方日报记者魏金锋黄剑琴张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