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GDP增速排珠三角第二,仅次于深圳。而作为紧邻深圳的东莞临深片区大镇,塘厦在上半年充分发挥莞深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先行示范优势,通过保存量拓增量,按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方向,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快速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速由负转正,领跑东莞大镇的V型曲线。

今年上半年,塘厦镇生产总值预计221.27亿元,同比增长1%,较一季度回升12.8个百分点。这背后,是东莞乃至珠三角传统经济大镇借助“三区”叠加机遇,“大船转身”的最新实践成果。当前,东莞市委批准同意在塘厦镇建设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这为塘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为曾经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的传统大镇,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等多个因素倒逼下,塘厦加速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一大批重大项目及平台开工建设。近日,东莞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塘厦作为分会场集中展示了8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838亿元,为塘厦历年之最,工业制造强镇迎来再腾飞。

政企合力转型▶▷

开拓国内市场新增长点

面对疫情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外销转内销成为东莞企业转型渠道之一。

位于塘厦镇林村社区的东莞市尔必地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加大内销市场开拓、积极投入产品研发、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等方式,今年1—5月产值3244万元,同比增长82.76%,其创新开拓国内市场新增长点入选东莞市示范案例。“为应对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企业积极调整营销思路及营销模式,布局国内市场,通过应用服务中心模式,增设直营服务网点,做到服务延伸。”该企业负责人说。

经过一轮硬仗,塘厦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一系列数字表明塘厦经济的韧性强、活力复苏:塘厦镇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106.18亿元,增长2.3%,较一季度增速回升18.7个百分点;限上批零业销售额38.01亿元,增长23.6%,较一季度增速回升46.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8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一季度增速上升0.3个百分点。

东莞是全省唯一一个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实验区,塘厦作为东莞东南临深片区中心,其总量和影响在以“镇街经济”著称的东莞举足轻重。通过塘厦经济的回暖,可以透视东莞正在走出前期疫情的冲击。保证这一趋势持续,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比如塘厦镇积极扩内需,全力以赴拉动消费复苏。近年来林村汽车产业城成为释放内贸潜力的一抹亮色。通过举办第三届汽车消费文化节、开展汽车消费网购活动等方式,塘厦围绕汽车主题打造消费热点,今年1—6月全镇限上汽车销售总额为17.8亿元。又如借助“镇长直播间”模式开展“一镇一品”线上展销,90分钟内累计吸引20万人次观看,成交960单产品,拉动销售额超3000万元。塘厦支持本土企业与电商平台、直播机构建设电商直播基地,网红经济风生水起。

寻找蓝海自救▶▷

协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在塘厦镇党委、政府的精准帮扶下,东莞市澳星视听器材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初就正式开工了。“上半年发展形势不错,不仅跨界生产口罩带来了爆发式增长,公司主业生产也逆势增长30%以上。”该公司董事长赵文发表示,在逆境中,企业能够有个好的增长,一是靠塘厦政府给企业营造了好环境、好氛围;二是靠企业自身顺势而为,主动挖掘市场机遇。“2月初,政府领导知道我们有无尘车间,希望我们能生产口罩。到2月底,我们投入了近千万元购置设备、原料,做到当天购机当天生产出货,形成了日产200多万片口罩的产能。”赵文发告诉记者,疫情暴发以来,已经向国际、国内市场输送了近2亿片口罩。

抢抓机遇,发展防疫物资产业链,是塘厦上半年“拓增量”的重要发力点。塘厦镇委书记唐耀文表示,当地积极推动防疫物资产能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帮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解决资质认证、原材料供应、出口通关等问题,打造出口贸易新增长点。

“塘厦整合实现抱团发展,建立塘厦镇口罩等防疫物资出口联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塘厦进出口商会—防疫物资出口专委会,海外订单交付能力大幅增强。”唐耀文介绍,今年上半年,防疫卫生物资出口专委会18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88亿元,同比增长278.6%,高于塘厦镇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277.76个百分点,拉动塘厦镇规上产值增速5.61个百分点。

作为塘厦唯一一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坚朗五金是最早一批从深圳转移来塘厦发展的企业,上半年业绩增长成为“稳存量”的典型案例。“业绩增长主要依靠两个主品牌,去年年底还试水电商推出‘坚朗云采’,目前为止营收不错,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一部分,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培育零售市场。”该公司董事长秘书杨济雪说。

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让企业增资扩产落地提速,得以迅速抢占市场。去年以来,塘厦成功签约引进45个产业类项目,其中26个项目已纳入市重大项目。4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17.64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增加产值超过1174亿元。

唐耀文表示,抗击疫情以来,塘厦镇推进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动工投产,目前已有18个项目动工建设,其中瑞勤科技消费类电子智能终端制造项目从4月9日签约落户到6月24日用地摘牌仅用了2个半月时间,创造了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的新速度。

从投资数据特别是新基建投资数据观察经济发展潜力,不光是看投资增速,更要看投向哪些领域、哪些重大项目。“此次投资达50亿元的瑞勤项目,其母公司华勤通讯是全球领先的多品类智能通信终端研发设计公司,承接华为、三星、联想、OPPO、谷歌、亚马逊、高通、索尼等国内外一线品牌的各类研发及制造,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该项目落地将极大增强塘厦的产业竞争力。”塘厦镇工信局负责人刘碧峰表示。

面向市场创新▶▷

将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

如今在塘厦镇金地智汇港园区内,去年7月份留学回来的博士刘科海正要去实验室做研究。于他而言,回国后没有留在高校,而是来到刚落地塘厦的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想作为第一批试一试,向往这边的务实,在这里也比较有成就感。”刘科海表示,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决实际的技术需求,生产出性能好、体验佳的产品,这种满足感非常有吸引力。

近年来,塘厦镇主动对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院、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积极引入创新科研团队和尖端技术成果,谋划建设研究院和成果转化基地。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携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于今年5月揭牌的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

“其中,创新样板工厂一直致力于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先进陶瓷研究院创新团队就是来自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优秀代表。”该研究院院长付超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恩哥表示,现阶段,研究院将以多孔陶瓷材料、复合材料、透明陶瓷材料、单晶薄膜材料为突破口,致力于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动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化基地。该研究院将承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付超和曹永革的团队是材料实验室引入的第一批创新样板工厂团队。作为透明陶瓷材料团队领衔人,曹永革表示从一个科研工作者变成一个创业者,身份转换的过程非常痛苦。科研工作者只需要懂得技术,创业者除了技术之外,还需要掌握管理、市场、金融知识,得成为全才。“我们说‘教授下海’,其实大家也都做好了心理准备,那就是前期肯定是被淹的,但最后我们一定要生存下来。”对于研究团队而言,推向市场的标志是完成中试。付超表示,中试之后实验室就可以依托自有的科技发展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走完“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

“塘厦镇为大力支持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在科苑城免费提供了临时办公场地,同时计划提供150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预留500亩后期发展用地,从资金、用地、政策各方面大力支持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塘厦新的经济增长极和产业链集群。”刘碧峰表示。

依托企业+创新团队模式,依靠市场化手段,已经成为塘厦近年来招引创新团队的法宝。唐耀文表示,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塘厦制造业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种类覆盖全面,交通条件便捷,是东莞承接深圳产业溢出的前沿阵地,在吸收深港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便利条件。如今,深圳的资源外溢效应日益增强,越来越多深圳高科技企业计划转移落户塘厦,将有利于塘厦整合和吸收外部创新资源,在日益激烈的科技创新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南方日报记者朱晋

统筹:黄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