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名片

养老机构:中山火炬开发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

机构地址:中山火炬开发区岐关东路

获评年份:2017年

7月下旬,再次开放一个多月,中山火炬开发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就新增了五六位前来入住的长者。

77岁失智老人张阿婆,家人无法专业照顾,被送进了这里;

91岁的李奶奶,虽有自理能力,但家人工作繁忙,也被送到了这里;

62岁的王奶奶,一周要做3次透析,由于住所没有电梯,外出看病十分不便,如今住到养老院,旁边就是医院,方便往返医院治疗。

“封闭管理这几个月来,每天都有不少电话打来询问开门时间。上个月重新开放,就接收了好几位长者。”据颐康中心副院长何洁华介绍,颐康中心主要为火炬开发区内五保供养对象提供集中供养服务,优先收住“三无”、“五保”、失能、失独、高龄、贫困老人。

目前入住长者140余位,其中政府托底对象约为30%,开发区户籍长者约为70%。长者年龄段从60—98岁,平均年龄约83岁。

“重要的是有人陪伴他们”

80岁的添叔到颐康中心已经大半年了,但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你帮我打个电话给我儿子嘛。”这句话几乎成了他每天的口头禅。

添叔很要强,年轻时经常做志愿者,体力也不错。后来行动不便,长期与轮椅相伴,但还是“不服输”,觉得能自理,不太乐意到养老院来。于是,工作人员对添叔作了一番专业评估。

“我们对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等四个一级指标,以及下设的22个二级指标来为老人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判定长者的身体能力等级,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颐康中心负责人陈世开告诉记者,2016年,颐康中心成立老年人能力评估专业团队,这也是中山市首个老年人能力评估团队。

评估团队会在评估后为老人制定护理计划,也便于老人家属依据评估结果为老人选择合适的护理服务项目。自2017年至今,该评估团队已对中山9个乡镇开展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累计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2500余人次。

经过评估,添叔达到了护理标准,需要护理员的照护,于是入住了颐康中心。

一开始,添叔一天要给儿子打上20多次电话。“我们一方面转移添叔的注意力,一方面与家属沟通,以前添叔的儿子一个月来一次,现在每周都来看他。”在陈世开看来,老人进入养老院生活时,心里抵触是正常的。有的老人会觉得自己还能自理,有的老人担心家人不再关心他了。“实际上,养老院始终代替不了家属在老人心中的角色,我们要三方一起协调。”他说。

现在,添叔嘴上还是会嘀咕着要回家,但也总算能在颐康中心安稳地住下了。如今,他每天都会到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和大家聊天。“和老人聊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陪伴他们。”陈世开说。

从老人一举一动中了解需求

颐康中心5楼是失智区,一共住了30余位老人,其中有20多位是轻度失智。47岁的阿秀是该区的护理班长,她从湖南来这里工作已经3年了。

3年前,74岁的游叔入住颐康中心,刚开始脾气不太好,生气的时候甚至动手打人。“我们用柔和的方式和他交流,顺着他先。”阿秀了解到,游叔和太太感情非常好,于是就请游叔太太录制了一些语音片段,在游叔闹脾气的时候放给他听。每次听到老婆的声音,游叔都能很快平静下来。

慢慢地,游叔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但身体欠佳,很少说话。“我们已经相处了3年,哪怕他不说话,我看到他的表情或者状态,也知道他需要什么。”

最近,游叔住院了。阿秀一直挂念着他,抽空还到医院探望,为他理发。“他虽然不能说话,但看得出来还记得我。”阿秀觉得,护理员和老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

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老人们不得不“困”在养老院中。如何让老人的生活能在限定的区域内也丰富多彩呢?

“颐康茶馆”和“积分超市”开业了!

每个月,中心工作人员会订购市区一家酒楼的茶点,精心布置就餐区,让老人也能在院内饮早茶。为了鼓励老人们运动,工作人员想到了积分换购的小妙招,每天由护理员带着老人们一起跳广场舞。“老人们参加一次活动就能获得积分,可以到超市里兑换商品,日用品和食品都有。”何洁华介绍,只要满2分,老人就能兑换一包小饼干,5分就能兑换一盒牛奶。

说起运动,73岁的区叔是颐康中心的投篮达人,投篮命中率能达到90%以上。看到他的状态,没人能想到,7年前的他,曾被医生判过“生命刑期”。

“他当时是被抬进来的,来到养老院后,就开始调养身体,慢慢有了好转。”陈世开向记者介绍区叔的经历。“老人家的三餐,不仅要规律,还要卫生干净。”护理员还每天鼓励区叔,帮他建立信心。

精心护理,加上区叔本身强烈的求生欲望,他慢慢好转。从卧床到使用轮椅,再到后来扶着护栏学走路,最终摆脱了对轮椅的依赖,能够独立行走。

“现在他每天都要打球,通过运动,还瘦了40多斤呢。”看到区叔慢慢变好,大家开心极了。

■对话

“护理员分担了家庭压力,挺伟大的”

记者:运营养老机构面临哪些挑战?

陈世开:目前社会对于护理员的地位、认可度不够高,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招工难、员工流动性大的情况。护理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培训提升技能难度较大。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人才招聘难和人才流失的困境呢?您有什么建议呢?

何洁华:养老是一个持续性发展的产业,人才缺口较大。我个人认为,人才缺失主要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原因。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也不高,由此给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一定的阻力。护理员照顾失能、半失能长者的生活起居,分担了许多家庭的压力,我觉得,他们其实不容易也挺伟大的。相比养老机构,年轻的护理员在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在医院就职。我希望借助政府及媒体的力量加大正面宣传。我们也会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福利来留住人才。倘若政府层面能积极推动护理员参与考证,评选中级护理员、高级护理员,并且针对不同等级给予一定的补贴,我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理员收入问题。

记者:中心如何加强人才培训工作?

陈世开: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是“引进来”,邀请院外的专业人士来到养老院进行指导;第二是“走出去”,民政局和相关协会开展专业培训时,我们会支持护理员脱产学习;第三是自我提升,我们会不定期开展内部培训,近期就开设了“思维导图”培训班,引导员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日常工作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记录、优化。例如,当失智老人出现情绪异常时,护理员应该如何处理,每一步都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形成案例,供内部员工学习。

南方日报记者关喜如意曾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