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如与经济特区的缘分从她出生那一刻起便结下了。

1980年8月26日,林洁如在广东江门出生。这一天,正是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获批建立的日子。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未来的几十年自己将在珠海经济特区扎下根,并一路伴随着中国航展腾飞的脚步成长。

在珠海生活近30年,从第五届开始加入中国航展,如今的林洁如是珠海航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航展的对外招商工作。随着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举办日期日益临近,各项筹备工作如箭在弦,林洁如又陷入了往常一样的忙碌之中。

“中国航展已经成为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希望这张特区名片更加享誉国际,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一起展翅腾飞。”林洁如说。

结缘珠海因与澳门相邻

年纪不大的林洁如已经是老珠海人了。1991年,因父亲决定到澳门做生意,年仅11岁的她跟随家人来到珠海定居,从此便留了下来。

初到珠海,年幼的林洁如对珠海经济特区并没什么概念,只记得第一天到时,她对第一次见到的隧道感到新奇。“我老家在新会,我们从西区那边进来之后,经过板樟山隧道进入的市区。当时就觉得,山洞里面还亮着灯,车还可以在里面行走,挺新奇的。”林洁如说,随后他们一家人在香洲柠溪安了家,当时周边还都是一些老的、旧的小区,平房,“现在繁荣多了”。

“澳门和珠海离得很近,那时候爸爸每天白天去澳门工作,晚上就回珠海。”父亲每天往来珠澳,也让她对澳门产生了好奇,在她印象中,当时珠澳之间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旧的拱北口岸、车站都很小。“以前过关还是一个本子,要盖章的。爸爸因为每天往返,每天都盖,很快家里的过关证书就堆成了山,现在电子证就方便多了。”

成长于特区,林洁如对第一届航展的印象记忆深刻。“当年没有去看,但是知道这个盛会,因为这是第一届,很轰动。”林洁如说,尤其是,珠海第一次举办这么大型的活动,再加上当年的观众非常踊跃,当年引起了全城的交通堵塞,甚至还波及到珠三角其它城市。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之后,2004年7月,刚踏出校门的她正式成为一名航展人,并且在这里一扎就是16年。

见证中国航展享誉国际

从1996年起,中国航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多年的历程可谓筚路蓝缕。

林洁如加入中国航展是在第五届。那时的中国航展在第一届“惊艳面世”后,又历经了第二、三届的“迷惘艰难”时期。而第四、五届航展,则是“调整探索”时期,许多路径还需要摸索。

“珠海在哪儿?”林洁如记得,2005年,她第一次跟随中国航展代表团去参加巴黎航展,进行国际招商时,展商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一句。林洁如想,中国航展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回到中国后,航展人们一遍遍反思,到底还欠缺什么?随后,在第六、七届航展的“坚韧前行”中,第八届开始终于“云开雾散”,如今则迎来辉煌时期。

历经8届航展,在林洁如看来,中国航展一路走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整个展览规模来说,当时我们只有3个固定的馆,但现在已经有11个固定展馆了,展览面积已有11万平方米,整个规模都已经是翻了差不多3倍了。”林洁如感慨,国际化方面,来到中国航展的国际展商、参展国家也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林洁如还举了一组数据:2004年第五届中国航展时,室内展位面积1.6万平方米,展出飞机51架,成交飞机95架,交易45亿美元;而到2010年第八届时,室内参展净面积达2.3万平方米,展出飞机71架,成交飞机254架,交易金额93亿美元。再到2018年,上一届航展,室内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展出飞机146架,成交飞机239架,交易金额超212亿美元。一路走来,不断壮大。

“每一次盛会前夕,看到展馆中摆满各式的飞机、装备,再看到开幕时人流如织的现场、展商们西装革履地洽谈、惊艳亮相的飞行表演,就觉得值了。”林洁如说,自己很自豪、很骄傲,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国家盛事,见证中国航展和航空航天事业的腾飞。

特区的变化翻天覆地

生活在珠海经济特区近30年,在林洁如看来,特区始终延续着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也是经济特区的精神内核。

“从最初从零开始创办航展,到如今航空产业形成规模,比如在珠海完成总装的AG600不久前海上首飞,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林洁如说,在中国航展一路壮大的历程中,珠海也在大力发展航空制造相关的产业,包括早前中航通飞在珠海设立公司和制造基地,以及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的进驻,都让珠海的航空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除了航展的不断壮大辉煌,让林洁如印象深刻的还有珠海几十年来城市面貌的变化。“整个城市在过去这几十年的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林洁如说,从她所工作的航展公司大楼,到航展馆周边的珠海机场,再到她所居住的主城区,都越来越有国际范。

硬环境之外,林洁如觉得,珠海的软环境和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近几年珠海吸引了不少人才,特别是一些高科技的人才,这对于城市的扩容提质发展来说格外重要。”与特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她,希望往后依然能一路伴随珠海共同成长。

而对于中国航展,她期待,这场两年一度的盛会能够越办越好,向国际第一大航展巴黎航展看齐,更加国际化、专业化,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对话

航展一路见证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南方日报:在航展的招商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

林洁如:困难一方面体现在时间上,另一方面是沟通。航展的筹备工作特别忙,时间紧、任务重。比如去到国际航展参展,我们从布置展台、找客户洽谈基本上停不下来,而且要迁就客户的时间。比如你前一刻在展馆东面,下一刻就得到西面,差不多要跨过整个展馆,经常只能穿着高跟鞋拎一堆资料小跑过去,有时候脚都磨得出血。

南方日报:中国航展经历22年,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里?

林洁如:航展最初的几届规模比较小,专业化和展会效应有待提高,面临很多质疑。但到后面,我们的中国制造不断涌现,推陈出新,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亮相,精彩纷呈;再加上航展人的开拓创新、深耕细作和勇于拼搏,慢慢地,中国航展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张名片,这种变化是了不起的。可以说,中国航展的变化,也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一路腾飞的见证。

南方日报记者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