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稳定和促进消费成为今年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广州增城,随着国内疫情形势不断向好,扩大内需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市民消费信心不断提振,市场经济开始恢复活跃状态,城市重现浓浓“烟火气”。

今年上半年,增城商贸业发展曲线呈现逆势上扬走势,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商品销售总额1413.15亿元,同比增长33.2%,比第一季度增速提升32.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广州市第一;增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9.39亿元,比第一季度增速提升6.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广州市第三。

消费方式创新 推动商超“人气回归”

适逢周日,位于增城宾馆旁的中西名菜茶楼从早上8时就已是“一位难求”。满座的大厅热闹不已,服务员穿梭着将一笼笼冒着热气的点心送往客人餐桌,忙得不亦乐乎。

“七八月以来我们的客流量基本恢复到往年的高峰水平,周末日均客流量都超过1000人。”中西名菜茶楼负责人龚广义介绍说。

中西名菜茶楼“人气回归”是增城区消费复苏的一个缩影。进入7月以来,增城万达广场“民生日”“饕餮日”“欢购日”等系列活动层出不穷,企业与商家共同发力,为这个盛夏的消费热情注入“强心剂”;在东汇城,持续近两个月的开心周末地摊集市点亮了城市的夜晚;面对疫情冲击,增城出台商业载体租金减免补助政策,引导商业综合体和专业批发市场开展租金减免;企业、商家也从促销活动、“地摊经济”“夜经济”等方面入手创新消费方式、拓展消费空间、畅通市场循环,一扫疫情笼罩的冷清气息与阴霾。

政府搭台,协会组织,企业联动。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增城区11个商业综合体累计为商家减免租金达5000多万元,发动超1000家商家参与促销,给予各项消费补贴超过2000万元;6个专业批发市场为商家减免租金600多万元,助力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政企携手之下,上半年增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9.39亿元,比第一季度增速提升6.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广州市第三。

多项政策利好 带旺汽车消费市场

“这台车我已经看了很久,这段时间听说省、市、区有很多补贴,综合优惠达到3万多元,就立马来下定了。”日前,在广汕路边的某品牌汽车4S店,刘女士如愿以高性价比购入心仪的新车。

作为增城区社会消费板块的“龙头”,汽车消费的提振和回暖对增城区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为降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广东省开展了汽车下乡活动,广州市也推出了汽车置换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增城也对符合条件的新购汽车给予每辆1000元补贴。”增城区发改局办公室副主任杨超伟告诉记者。

据悉,自7月15日新购汽车补贴申报启动以来,增城区已有26家汽车经销商报名参加优惠活动,并有231名消费者通过“增城数字政府”微信公众号提交补贴申请。其中,7月份首批94名申报补贴成功的购车者名单已面向社会公示。

各级优惠措施共同发力,汽车消费市场加快回暖。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增城区汽车零售额完成29.57亿元,增速比第一季度提升27.8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汽车销售将企稳继续回升。

大宗商品交易项目导入,助力批发业逆势增长

除了促进社会消费强劲复苏,疫情之下,增城区持续加大对50家重点商贸企业的协调服务,推动复工复产,稳住商贸业的基本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增城区商品销售总额1413.15亿元,同比增长33.2%,比第一季度增速提升32.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广州市第一。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262.6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9.6%,增速排名广州市第一。

其中,雪松项目、江铜产业链等项目建设持续导入的大宗商品交易,拉动增城区批发业销售额实现高速增长,成为增城区商贸业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仅雪松项目便涉及入统企业7家,上半年实现销售额达281亿元,其中城投雪松、中资国控、中林国控等3家公司销售规模已接近百亿;江铜产业链项目涉及入统企业达到21家,上半年销售额约110亿元。受此影响,上半年增城区金属材料类销售额达到420.33亿元,同比增长724.4%。

“直播带货”加快网络零售新业态发展

今年6月6日至8日,以“打CALL美丽增城,赋能产业新城”为主题的首届直播节(中国广州)增城分会场活动在增城区掀起了一股“直播带货”的新风尚。历时三天11个专场直播中,区领导携手网红主播和品牌负责人上线为增城“好嘢”吆喝,累计吸引在线观看量达1254.78万人次,销售商品278.44万件,销售总额突破12.99亿元。

这既是疫情之下增城区推动复工复商的“突围”“破局”之举,也在无形之中加速了增城企业销售端口向非接触式的网络零售新业态延伸。

增城区科工商信局商贸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增城区以广州打造直播电商之都为契机,先后组织了6次大型直播活动,有效扩宽了增城特产、优品的销路,进一步提升了增城本土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其辐射带动下,增城区网络零售业保持高速增长,网上零售额53.47亿元,同比增长34.93%,远高于社会零售额增长。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朱伟良

【通讯员】朱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