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停车位缺口近1000万,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的停车缺口均超百万,有10个地市无法满足两辆车共用一个停车位的标准。

近年来,停车难成为了困扰有车一族的最大烦恼,而对于其他群众来说,因为停车难、停车乱、停车不规范而导致的交通拥堵也困扰着他们的生活。

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市停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从规划、建设、管理、产业四大环节着力,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着力解决“停车难”等突出问题。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共治、社区参与的城市停车管理治理新格局,促进城市道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有停车位缺口近1000万,供需差距仍在加大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各市停车泊位整体供需失衡情况突出。根据《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规定,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之间。

而截至2019年底,保守估计全省停车泊位总数量不超过900万(包含路内),可全省城区小汽车保有量则超过了1737万。按1辆小汽车配备1.1个停车泊位的最低指导值计算,全省泊位缺口将近1000万。

其中,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的停车缺口均超百万。有10个地市的停车位供给总量与机动车保有量比值不足1:2,即达不到两辆车共用一个停车位的标准,远低于1辆车配备1.1个停车位的最低指导值,并且停车供给量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仍在进一步加大。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路边违法停车行为,加剧了交通拥堵。这一现象在一些中心城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尤其明显,由于城市中心城区一般汇聚了大量的机关、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交通需求十分集中,停车资源相对紧张,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愈发频繁。

而老旧小区因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不到位,路内停车依赖性很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据了解,城市70%的警情与违停有关,停车难、停车乱、停车不规范等问题已成为人居环境发展的掣肘。

新建项目超配建设停车泊位并对社会开放,可获奖励

《指导意见》共提出了19条指导意见,分别对应构建完善城市停车管理机制、持续推进优化停车资源供给结构、精细化统筹管理现有停车资源、融通共享城市停车资源、规范静态交通秩序管理等五大目标任务。

在构建完善城市停车管理机制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省级城市停车管理联席会议,统筹指导全省城市停车管理工作。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城市停车治理成效评估,结合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停车管理重点工作计划,形成年度评估报告,上报省政府。

各地要合理制定和完善新(改、扩)建城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地方标准,适时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新(改、扩)建项目超配停车泊位并承诺向社会开放的,在规划审批时,可按照各地政策和相关标准给予一定的容积率奖励。

实施交通高、平峰期路内车位差异化收费政策

在精细化管理现有停车资源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推行实施交通高、平峰期路内车位差异化收费政策,通过停车成本压力提高路内车位周转率。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停车供需和停车资源占用状况,按照“路内高于路外、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原则,结合不同区域、位置、车型、时段停车服务差别,合理施行高区分度的停车服务收费标准。

对于供需缺口大、矛盾突出区域,可实行较高收费;城市外围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停车设施服务,可实行较低收费;公立医院、交通场站等场所及周边配套停车设施,鼓励推行累进式加价的阶梯收费。

开展停车设施普查,为停车泊位编码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建设,这在《指导意见》同样有所体现。《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果,开展停车设施普查,建立停车泊位编码制度,建立城市停车泊位主题数据库,制作以“粤政图”平台底图为基础的城市停车泊位“一张图”,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停车场位置、泊位等信息。

《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政府主导的省、市两级停车信息管理平台,打通停车信息资源数据壁垒,全面接入并整合停车实时信息资源。通过将平台与移动互联网融合,促进智慧停车产业发展,实现停车信息查询、车位预订、泊位诱导、无感支付、反向寻车等功能,提高停车设施周转率,减少寻位绕行时间。

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有偿开放停车设施

《指导意见》还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向行政服务对象有偿开放停车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机关、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可在非工作时间有偿错时共享。

各单位之间,也可利用停车高峰时间差异,互相借用停车泊位。通过探索错时开放、有偿使用、收益分享等经营模式,合理统筹利用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个人停车设施等资源,提高停车设施使用效率。

针对省内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指导意见》提出,广州、深圳要对标一流,打造城市停车管理标杆;深圳、珠海要重点推动出入境关口、港珠澳大桥的停车换乘系统;大湾区内其他城市要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总体要求,打造省内一流的城市停车治理环境;其他地市要结合相关规划要求,分类制定适合相关区域的停车发展政策措施。

南方日报记者汪棹桴